美文网首页
不为人知的历史(十四):春秋·晋国·赵氏兴衰

不为人知的历史(十四):春秋·晋国·赵氏兴衰

作者: 偷得浮生半日闲呐 | 来源:发表于2021-04-01 13:31 被阅读0次

晋国赵氏兴于晋文公重耳一朝。晋献公晚年时宠幸骊姬,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导致太子申生被杀,公子重耳、夷吾流亡列国。

赵氏先祖,赵衰,是当年跟随重耳流亡列国二十年的重臣之一。后来重耳得以归晋登基,史称晋文公,文治武兴,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赵盾也得到重用,几年时间里,一路升迁做到中军佐,位列六卿次席。(晋文公上台后,设三军六卿,三军为中军、上军、下军,中军佐位中军将之下,相当于军队的副总指挥)赵氏从此发达,宗室逐渐壮大,开启了赵氏一族在晋国权力舞台的百年浮沉,赵衰也成为赵氏家族的第一代宗主。

接下来,介绍一下赵衰的儿子。

春秋晋国赵氏宗族图谱

重耳在晋时,将其女嫁与赵衰,是为赵姬。赵姬为赵衰生下三子:赵同、赵括、赵婴齐。重耳在流亡狄国时,狄人在打仗时俘获两美人,狄君把年少的季隗给重耳为妻,年长的叔隗给赵衰为妻,生了赵盾。赵姬知其三子才庸,认为叔隗所生之赵盾更为贤能,故请赵衰立赵盾为嫡子,使自己的三个儿子侍奉赵盾。

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去世,儿子赵盾(即赵宣子)继位,成为赵氏家族的第二代宗主。赵盾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首次受到冲击与削弱,树赵氏之威,使赵氏一族独大晋国。一生侍奉三朝,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

晋成公六年(前601年),赵盾卒。赵盾死后,将赵氏公族大夫之位让给了赵姬之子赵括(即屏括,也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赵括继任赵氏宗主之位。但是赵括跟其兄赵同(即原同)都没有什么才干,全族的希望都放在赵盾之子赵朔身上,所以赵朔很快便成为卿。赵氏也因此分裂,逐步形成了“赵朔为卿,赵括率其族”的局面。

晋景公三年(前595年),年轻的赵朔因疾猝死,不曾想,这一死却引发赵氏连连祸事。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是晋景公之妹,嫁给赵朔后生下赵武。赵朔死后,庄姬不甘寂寞,和叔父辈的赵婴齐通奸,这个事被赵括和赵同知道了。身为家主的赵括当然不能允许自己家族出现这样的丑事,于是就和赵同一起,于公元前586年,把赵婴齐发配到齐国去了。赵婴齐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可是他也同时看出了赵家将会面临的灾难。在临走时,赵婴齐以弟弟的身份苦口婆心地向两位兄长求饶:“我虽然做错了事,可是有我在,咱们兄弟同心,其他的卿族就不敢把我们怎么样。如果我去齐国,那其他家族必然和我们作对,为了咱们赵氏家族考虑,你们就饶了我吧,咱们兄弟同心,一致对外,才能保住赵家安然无恙啊。”赵括和赵同不以为然,将赵婴齐赶去了齐国。

赵婴齐被流放后,庄姬怀恨在心,于是诬告赵同、赵括谋反,晋景公于是派大夫栾氏将赵同、赵括灭门,同时将赵氏的封地剥夺,赠与祁氏,以壮公族。就在大家都在为构陷赵氏落井下石时,一个重臣站了出来。韩献子感激昔日赵氏养育、知遇之恩,在景公命其攻赵氏时,他毅然顶住强压,拒不出兵。赵氏覆亡,韩厥忍无可忍,他进宫强谏景公,大胆直言:“赵氏,先贤伯益之后。自中衍以下,嬴姓显贵。赵衰佐文公、赵盾佐襄公,皆社稷之臣,有大功于晋。奈何一朝获罪,而绝其嗣?今有功于国者,恐无后于晋!望君侯三思。”韩厥的话一定程度点醒了杀红了眼的景公,景公沉默半晌,自知有些过分:赵衰、赵盾功勋卓著,今以私心灭赵宗,难堵悠悠之口。景公从其请,遂命赵朔之子,也就是自己的外甥赵武续嬴姓赵氏之嗣,并命祁奚将封地还予赵氏。赵武,是为赵氏第四代宗主。

上面这一段故事,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元杂剧《赵氏孤儿》的雏形。

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冤报冤赵氏孤儿》

而历史上,赵武承袭家族爵位后,也很快实现了赵氏的中兴,几年就官至中军将,并且在三代之后,赵氏与韩、魏两家一起,灭权臣智伯,三家分晋,结束了这个中原大国的命运。

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战争结局不是韩赵魏三家灭智,而是智氏灭掉赵氏,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就是智氏灭韩,然后灭魏,最后就是智氏一家独占晋国。再设想一下,如果智氏一家独霸了一个强大统一的晋国,那秦国能统一天下吗?那就不可能有秦国统一天下了......当一个强大的国家解体后,另一个国家崛起了,这就是历史的一种偶然,而这个偶然就在于韩赵魏三家灭了智氏。

这个偶然,大概也是赵氏先祖赵衰没有想到的。当年赵衰与重耳同食一碗饭,同寝一张榻,流离列国,食不饱腹的时候,断不会想到自己竟是覆灭晋国的起点。而这,大概也是历史波谲云诡的魅力所在。

相关文章

  • 不为人知的历史(十四):春秋·晋国·赵氏兴衰

    晋国赵氏兴于晋文公重耳一朝。晋献公晚年时宠幸骊姬,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

  • “爱君之过”与“爱君之丑”

    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专政”的赵氏家族,其代表人物是赵简子(赵鞅),以及他的儿子赵襄子(赵无恤)。赵氏父子长期在晋国...

  • 士为知己者死

    士为知己者死,语出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豫让是春秋晋国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

  • 豫让为什么死乞白赖刺杀赵襄子

    春秋时,晋国分为知氏、韩氏、赵氏、魏氏四大家族,其中知氏势力最大,后来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掉知氏,晋国遂一分为三。...

  • 惊!古人整容失败,结局竟是这样

    春秋时,晋国分为知氏、韩氏、赵氏、魏氏四大家族,其中知氏势力最大,后来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掉知氏,晋国遂一分为三。...

  • 资治通鉴里的人才选拔教训:用错一人,家族覆灭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做晋国的大国,晋国内部又有韩氏、赵氏、魏氏、智氏四大家族。 智氏族长智宣子和赵氏族长赵简子,当时都...

  • 我讲历史之赵氏孤儿

    茫茫历史之中,有很多的故事,我讲历史,讲述历史故事,今天讲的是赵氏孤儿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大国叫晋国,这...

  • 026 赵氏孤儿是谁保下来的?

    文 / 文元 编辑 / 夜阑 《孩子爱听的100个历史故事》系列026 赵氏孤儿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灵公在位期间...

  • 资治通鉴之三国分晋(韩虔/赵籍 /魏斯)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春秋晚期,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

  • 第149篇 赵鞅

    【读史日历】(第149篇 赵鞅) 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为人知的历史(十四):春秋·晋国·赵氏兴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jt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