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书评--《当我遇到一个人》:教你正确育儿,让孩子的人生拥有多种可

书评--《当我遇到一个人》:教你正确育儿,让孩子的人生拥有多种可

作者: 孟美格格 | 来源:发表于2019-10-29 15:13 被阅读0次

    很多人都有不顺遂的童年,甚至于已经成年为人父母了,幼年时的有些伤痛依然根深蒂固地烙印在我们身上。

    我的闺蜜就是这样的受伤者,她从小一直属于学霸,研究生更是考上了她所学专业全国排名第一的学校,毕业后也顺利进入世界500强公司。按说她应该算人生赢家了,工作顺利、夫妻感情也很好,但是她的内心深处依然很痛苦,只因她妈妈对她依然百般挑剔:嫌闺蜜给她买的衣服“丑”、买的礼物不和心意,闺蜜之后不买礼物直接给钱了又嫌回家次数少,总之就是各种不满意。

    其实闺蜜的妈妈内心也是爱女儿的,想要女儿多陪伴她,但是用了错了方式,每次相处都对闺蜜造成了无形的伤害。

    我们上一辈父母各种这样无意识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伤害却不自知,与他们缺乏科学的教养知识密不可分。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新一代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养无论是物质还是教育方面也越来越重视,虽然我们这一代的教养方式比上一辈有改观,但是离正确的教养还差的很远,因为科学的育儿教养方式仍然未全面普及。李雪写的这本《当我遇到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无论是为人父母的人还是想要疗愈童年创伤的人,亦或是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必读教程。

    李雪,专业心理咨询师。张德芬说她“是一个敢于向自己开刀的人,用自己的亲身痛苦的经历去演示给众人看”。 武志红佩服她“具有灵敏的洞察力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阅读她的文字,是一种精神享受。”她的这本《当我遇到一个人》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顺从天性,亲密育儿。在婴儿期就积极回应、亲密接触、用心陪伴、及时满足,可以为孩子打下温暖扎实的人格基础。

    第二部分:不评判、不干扰,尊重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律用全然接受的姿态接受孩子的全部,孩子才能创造出无限可能。

    第三部分:真正的富养不只是仅仅表现于物质上,更在于内心的丰盛

    第四部分:觉知自己的情绪,从正面信念中解脱,父母的自我修行才是教育的本质。

     相信关注子女教育的父母都多多少少听说过尹建莉、西尔斯亲密育儿、蒙特梭利育儿、PET……各路学派的教育方式,李雪从这些学派中开辟出一个新的视角切入,这本书中领人印象深刻的有以下3个方面:

    01.及时满足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想法:孩子的需求只有设置障碍延迟满足,孩子才会珍惜。

    亲戚家的孩子想要学吉他,父母为了让他有恒心学下去而故意拖延,直到孩子反复哀求、保证一定好好学的时候才给买。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异常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学习,实际是孩子学了几次就放弃了。

    相反,我认识的一位朋友说她小时候看到电视里别人弹钢琴很好听,就给妈妈说她想学钢琴,妈妈告诉她:“钢琴太贵了,对于家里来说是笔很大的开销(在90年代),你学电子琴吧。”朋友得到电子琴后爱不释手,坚持练琴,妈妈看到她是真心喜欢弹琴,生日时就给她下狠心买了钢琴。朋友说她虽然年纪小当时才7岁,但是也很感动妈妈没有拒绝她“奢侈”的爱好,她也很珍惜这个机会,练琴从来都是自主练习,一路考到8级。

    其实故意设置障碍,不及时满足孩子,孩子会被留下“失去和被否定”的心理创伤,亲戚家的小孩之所以越不让学越要学的动力完全是为了消除“得不到”的恐惧和填补“被否定”的创伤;反而是妈妈及时回应、支持朋友学琴,朋友越具有延迟满足和珍惜的能力。

    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是: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难,也无须勉强。

     

    我们在经济上能承受就应该满足孩子,如果觉得太贵,对孩子解释清楚:“这个太贵了,妈妈没带这么多钱。” 从小及时满足孩子的妈妈都会发现,孩子其实并不贪婪,很好协商,并且能够体谅别人。

    02.不要改变小孩,让他自由发展

    大师荣格说过:“你连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用。”

    我们不要去试图改变小孩,因为改变的念头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我们想要改变孩子时,其实是在传递:“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试问:谁会愿意听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对自己所谓的“谆谆教诲”呢 ?

    可能有人说不让我改变小孩,那么是不是我就可以完全不用管小孩呢?

    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可以不管?判断的方法是:这究竟是谁的事情?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无论父母多么看不惯,也要努力管住嘴巴,内观自己。如果孩子想听父母的意见,那么父母最好与他分享活生生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告知“高明”的结论。

    03.给孩子足够的爱,真爱永远不嫌多

    拥有了“父母”的角色并不是意味着人们就会立马懂得如何去做父母,只能说拥有“父母”这个称号而已,至于能不能胜任“父母”这个角色还需要看你是否愿意付出真正的爱。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想做什么我就让他做,孩子爱吃什么就让他吃,孩子不管提什么样的要求都满足他,以为这样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爱的对立面--溺爱。

    你给的这些“溺爱”不是孩子需要的爱,只是父母打着“爱孩子”的幌子,在满足自己小时候的需要,闭耳不闻孩子的真实需要,这样的爱哪能算爱孩子啊。

    什么才是真爱呢?

    李雪说: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能看见孩子的真实需求,全然的允许,才是真正的爱。

    爱,是看见,看见你的真实存在;爱,是感受,感受你的感受,并不带评判积极回应;爱,是接纳,接纳人性的丑与美;爱,是全然的允许你做最真实的自己。

    爱,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爱本身不存在“过度”的问题,真爱永远不会嫌多

    你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什么都懂。

    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最好?李雪的这本《当我遇到一个人》给出的答案是:无为!无为是最好的“为”。不给孩子任何信念,任由孩子全然自由愉快地发展。难怪王尔德会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佳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当我遇到一个人》:教你正确育儿,让孩子的人生拥有多种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kb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