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要言简意赅,但我特意没有把“男性权利”写成“男权”,容后解释。
开宗明义,我方的观点是:
将“男权”定义成“男性对女性的性别压迫”是不合理的,不应如此定义(这六个字很重要),故予拒绝。
事先需要说明三点:
第一,如果“女权主义”追求的是“男女平权”,如equal pay for equal work,那我绝对支持。鄙人坚决反对一切压迫,不论是阶级压迫还是性别压迫。
第二,要区分“应然”与“实然”。“应然”,即理想状态,是追求的目标。“实然”是现实状态,是眼前的实际。
第三,恳望所有想发表意见的朋友,先看完本文再说,不要断章取义,不要自己树靶子自己打。
一、双标:明明one world, one dream;偏偏两个问题,两个标准。
首先重申,鄙人反对一切性别压迫,坚决主张男女平权。这是真的one world, one dream。
在讨论女性权利问题时,贵方数位网友强调女性权利应当得到全面实现、而现实很残酷,其逻辑即以“应然”为天然正确的标准,去衡量现实即“实然”。
在讨论“男权”定义问题时,贵方数位网友表示业界主流认为如此,即当如此,应服从。且不论“主流”的定义最终解释权何在,此观点即以“实然”为天然正确,存在即合理。
一个“应然”,一个“实然”,双标变脸之快,令人惊讶。试问二者为何适用不同判断标准?如均以“实然”为标准,则人多就是正义,是否是“多数人的暴政”?这些人是不是社会心理学上集体无意识的“群氓”、“乌合之众”?女权确如几位所说受到如此摧残,那逻辑上讲是否也是合理的?如均以“应然”为标准,那“男权”的定义是否确实出了问题?
我认为“男权”的定义确实出了问题,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二、起源:是不是舶来词?
女权运动在西方先兴起,后来传入我国,故“女权”这个词是舶来词,“女权主义”,或曰“女性主义”,即“feminism”。
feminism[femin女,-ism主义]男女平等主义,[-ism表示行为]争取女权运动。
而“男权”这个概念,作为“女权”批判的对象,同样必然是舶来词。中文百度百科解释如下:


需要注意,中文语境下的“男权”的含义对应的“patriarchy”,但这一含义提出者是激进女权主义者,“激进”立场是否与刚才你方提出的“主流”“普遍”的标准相矛盾?请问在我所述第一点“双标”问题的基础上,贵方几位网友是否还要坚持以“主流”“普遍”为天然正确的判断标准?
三、masculism:天作之合被无视
“男权”,严格来讲就存在误译。
与feminism词根词缀结构最对应的,天然地是“masculism”。查其解释:


而male chauvinism,中文对应的应为“大男子主义”,毕竟“大男子”≠“男”。
而patriarchy,词根分析如下:
patriarchy n 父权政治(patri+archy)
patr(i)=father,表示”父亲”
patriarch n 家长,大主教(patri+arch统治)
patriarchy n 父权政治(patri+archy)
男权=父权,则完全是一种想当然。如果如贵方几位女网友所言,女婴大量被溺死,那么所谓“男权社会”必然男性过剩,一夫一妻制都无法做到男人皆有妻,更何况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很多男人生下来就是被剥削、被压迫、还要被洗脑,死在战斗与劳役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注孤终,何以为父,又如何压迫女性?
故问题在于,把patriarchy翻译为“男权”时就错了!
“父权”应是patriarchy,“男权”应是masculism!
有网友提出“心理学”实应为“脑理学”,是最早明白问题所在的人。分歧在于,我们的标准不同:我主张应然为标准,而这位网友主张“实然”为标准。这里面的区别和影响,上文已经讲过,不再赘述。
四、逻辑:男性的权利何在?
整理几位女网友的观点,“女权主义”的“权”,是权利,且是追求男女平权;“男权主义”的“权”,是权力,即男性垄断资源、统治压迫女性。且不论此种强行定义权是否合理、是否偷换概念,我方不禁要问:
那男性的权利何在?
画文氏图表明逻辑关系:

左圈为feminism,右圈为masculism。中间为二者权利主张冲突的部分。你我双方争执的焦点在于,你方认为男性与女性权利主张相冲突的部分,男性对女性构成压迫的,才是“男权”;而我方认为,“男权”指右圈,即masculism。
除却前述理由,从逻辑上看,把“男权”对应为“patriarchy”会导致如下问题:
1、“男权”与“女权”汉字结构对应,而逻辑关系不对等,难以理解。
2、masculism的汉语翻译阙如。
3、“男性权利”、“男权主义运动”的英文对应词汇,要么与贵方定义的“男权”patriarchy截然不同、积易造成误解,要么英语对应词汇阙如。
五、现实:尴尬的男性维权找妇联!
从历史、词汇、逻辑的角度谈完,我们回到现实。
就按照女权主义的说法,顶层男性是既得利益者。女性争取权利有“女权主义”的大旗,天下云集而响应,并得到我等开明男性的支持。而广大底层男性要承受顶层男性的阶级压迫,而在性别差异上又没有中文语境中的“男性权利主义”作为理论依据自保,从社会组织职责上讲婚姻中男性遭受不公居然要去找“妇联”,思想、制度、组织上的保护统统没有。恰恰相反,作为女权主义者所称“男权社会”的思想残余,“丈母娘经济”登堂入室,女性与广大底层男性同为受害者,应当是天然的联盟,是否可以进一步明确这一点?
六、多余的话
综上,我方主要观点是:将“男权”定义成“男性对女性的性别压迫”是不合理的,不应如此定义,故予拒绝。应当定义为“男性权利”。
主要理由是:
1、双重标准。在讨论女性权利问题时,贵方逻辑是以“应然”为天然正确的标准,去衡量现实即“实然”。在讨论“男权”定义问题时,贵方观点即以“实然”为天然正确,存在即合理。
2、立场激进。中文语境下的“男权”的含义对应的“patriarchy”,提出者是激进女权主义者,“激进”立场是否与刚才你方提出的“主流”“普遍”的标准相矛盾。
3、“男权”误译。问题在于,把patriarchy翻译为“男权”时就错了。“父权”应是patriarchy,“男权”应是masculism,指“男性权利”。
4、逻辑错位。整理几位女网友的观点,“女权主义”的“权”,是权利,且是追求男女平权;“男权主义”的“权”,是权力,即男性垄断资源、统治压迫女性。此种定义不合理、偷换概念,易致误解,并导致男性权利对应词汇空缺。
5、保护不足。男性权利在思想、制度、组织上的保护统统匮乏。
理越辩越明。我方认为,与女性朋友摆事实、讲逻辑地开展辩论,是恰恰对女性的尊重,也是女性展示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而不是摆出一副“男人逻辑思维能力强”“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的臭架子去展示“绅士风度”。真正的平权,绝非单向的“绅士风度”,也有“风度”受益者(如女性、老人等)的自立自强,如美国女人自己换汽车轮胎,那就更别提真正的女权主义也反对、而现实中登堂入室的“丈母娘经济”;还有对这种所谓“风度”的拒绝、视之为歧视。西方不少老人对让座会有反感,这也是文化差异。我相信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对此是支持的,只是少数人尚未理清,故最后聊作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