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确,是这样,你在教会别人做事时,要教会的是行动方法,而不是教价值观,这也是沟通中比较特殊的类型,也是辅导的一个准则。
辅导的时候,不教价值观,并不是因为它无关紧要,恰恰是因为它太重要了,所以辅导才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必须落实成行动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真教真会真变化”。
例如,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不能一直仅仅是说教,一天到晚在孩子身边说教,说:“要好好学习,才能怎么样怎么样……说的孩子烦你不说,到最后还是一点作用不起,孩子也还是没有一点点改变。而我们要针对孩子,也应该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参加有关家庭教育会议,或者多听一些教育专家教育孩子的一些事例,从而从别人的故事中悟出自己的一些道理和教育孩子的好的方法。再比如,放大孩子的优点,缩小孩子的缺点,这些也是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为孩子就是孩子,天性就是爱玩儿,如果作为家长的不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好的方法,仅靠说教是教育不了孩子的。
脱不花介绍的辅导需要完成的几个动作:
辅导=植入目标+发现盲区+实战演习
植入目标是给对方一个正向的拉力,也是辅导的前提。让对方要认为是帮助他成长,让他变得更好的这样一目的,他才愿意接受这次辅导。例如,你辅导别人怎么样更好的制作PPT,你就先要说:“我来指导你,你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以后你的PPT都是你自己制作的,而且你想要怎么样就设计什么样的,再也不会是你想说的结果不是PPT上所表现的了”,这样植入一个目标,即是对方真正想要,又是对方想要做好的。这个辅导中,他才会更用心的学习 因为是你们共同的目标,这样才开启了辅导的大门。
发现盲区,就是辅导中,要知道他具体哪里不会,不行 ,就是对方的盲区。也就是你给别人说完之后,如果仅说一句:“如果你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来找我”。是因为他们压根儿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 哪里不会。就如制作PPT,你不能是一遍遍给讲完了,而是自己操作了一遍,然后,再让对方操作一遍,你看看,还有哪里是盲区,是动画制作还是一些图标元素不会插入。这样,通过观察,探寻的方法,在对方的行动中发现了盲区所在。
最后就是实战演习。很多时候,你觉得你讲清楚了,回去后 对方啥也不知道了。在实战环节中要打开结界,唤起对方的注意,让对方感受到的是你关注的是他的成长,而不是只想让他把活干好 。如,还是制作PPT。你可以制作一个有关环保主题的PPT吗?给一主题,让他去实际操作,过程中给予知指导,激励、赞美,让他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最后获得成长。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辅导过程中,也要选对人,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不一样 。比如,你要辅导别人学习制作PPT时,有些人压根儿不想学,觉得费劲儿,自己又不常用,学那么多干什么?而有的人就不一样的想法,觉得多学习一项技能肯定有好处的,在以后自己需要用时也不用求别人去做了。
只愿我们能做好一个辅导者的同时,也做好一个随时学习者,因为,我觉得,你辅导别人的同时,也是自我能力的又一次提升于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