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曾有过信仰。至少,至今没有。
我也渴望有信仰。我羡慕那些可以在情绪低落,身心俱疲,万念俱灰时候能够合十祷告的人。不是出于神力的佑护,只是因为内心死寂,一丝生机也被所谓青春期不安的躁动所抹杀。我相信在任何情况下,信仰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信念的力量,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告慰。不是我一定要去跑,去跳,去漂亮地倒挂金钩,去外向地释放自我;而是我向内地抚平灵性的跌宕,实现一种看似“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信仰不一定要激励我去轰轰烈烈,有时候只是为了转身时,有拥抱我的存在。
人的信仰在早期很难形成,形成后也很难再改变。只要足够虔诚,一心一意,自然回馈地就是精神的逍遥。多少人,因为缺失信仰而误打误撞地吃亏,还安慰自己是家常便饭人之常情。决定一个人信仰或者决定一个人形成一种什么样的信仰的只有一样东西——阅历。
我见过平步青云,也见过落虎平阳,自然宠辱偕忘;
我见过破镜重圆,也见过老死不往,自然色空皆悟;
我见过灯红酒绿,也见过茶粗饭淡,自然闹宁尽晓。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更何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变与不变,花花大千,生生灭灭。不在信仰上下功夫,着实要平白无故多走好些弯路。可是,信仰何处寻?是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最无解的问题。猎人寻兽,兽即是信仰;樵夫寻柴,柴即是信仰;渔人寻鱼,鱼即是信仰;旅人寻爱,爱即是信仰。信仰可以信手拈来,却又不能俯拾皆是。信仰缺失是行尸走肉,死而不僵;信仰泛滥是心猿意马,见异思迁。信仰不必多,一样就够了。
未必要是佛,是尊,是帝。万物皆可成为信仰。看你如何去相信。我可以秉持偈语告诫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轻声细语念叨余生请多指教。其实信仰并没有雅俗之分,只有有无之分。我可以信,你可以不信,但并不妨碍我信或者你不信。
观弥勒,笑藏机锋;看佛陀,神情炯炯;见观音,仙气缭绕;望如来,端严郑重。人人心中皆有对信仰的解读。世上本无非黑即白的事物。顶级的思维是灰度思维。持有信仰也未必需要去说服一个人你得这样这样,不能那样那样。但是,由于信仰常常与宗教结合,导致了我们对于信仰的观照存在狭隘认知。但没有说这样就错了。对错不是我们秉持信仰的最终目的,而是要达到精神的“内守”与“逍遥”。
一部经,一句偈,一种道,一定程度上与一首歌,一个人,一场梦差不多。沉浸,即是逍遥;苏醒,即是红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