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2
76年初,那位干部子女通过其父的关系调回北京。临走前,又是道别,又是留影。厂内共有知青近170人,她走的是最早的。女友们为秋秋愤不平,七嘴八舌地说,得找她理论理论去,不能让她在欢声笑语中走了,要让她留下些赌心的记忆。她党入了,学上了,到头来先调走了,好事都让她占全了不说,还坑害别人……秋秋不嫉妒她回京,只是眼见她上了一年的七二一大学,就此半途而废、糟蹋了一个名额,着实心疼。一年前的气又升腾出来,于是去了那位干部子女的宿舍。
那位正好一人在屋,见秋秋进来,满脸堆笑。秋秋直截了当地说,你要走了,送你几句临别赠言,对方笑着说,还这么客气干嘛?秋秋说,希望你到了新的单位,不要学林彪耍两面派,光用马列主义照别人……对方一听这话,脸一下子拉长了,刚要分辨,秋秋拦住她继续说,你是个党员,说话办事要想着给党添彩,不要污染党的新鲜血液,败坏党的声誉,影响党的光辉形象。…说完,秋秋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77年恢复高考,秋秋没参加,因为自知不具备高考水平。秋秋是68届初中毕业生,中学在校真正学习文化的时间还不足一年。看到老高中生和七二一大学的学生们去参加高考,秋秋好不羡慕。同时对自己没有远见,没有及早动手自学,后悔不已。
78年初,秋秋调到河北某县城一个工厂,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县城一个重点中学的老师,给社会上的落榜生免费辅导考题,秋秋去听了。什么log、sain、cosin、象听天书一样,一点不懂。也是,老师讲的是上一年的高考题,初一的水平怎么能听懂呢?半场秋秋就退了出去。
怎么才能尽快把中学的课程补上呢?当时社会上还没有现在的各类文化补习班,自学秋秋心里没底,耽心遇到困难半途而废,几经考虑秋秋决定,找几个同事一起学习,那样的话,遇到难题能讨论,互相鼓舞也有利于坚持。
考虑成熟后,由秋秋发起,成立了一个业余文化学习小组,愿意学习的同事均可参加。最终连秋秋在内共5人。没有教材,去书店买,没有老师,秋秋出主意每人讲一本书,讲者比其他人先看20页,反复看懂,之后把这20页讲给大家听。
至于讲者和听者都不甚懂的,再找高人请教。经协商决定,每周一三五晚饭后,集中到秋秋宿舍来学习,每人一个小板凳,床铺当课桌。秋秋找来了小黑板,买了粉笔、黑板擦等。课程从初中数学学起,秋秋自告奋勇讲第一本书。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