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在杭州的日子【1】

我在杭州的日子【1】

作者: 培你生长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18:43 被阅读0次

我在杭州的日子【1】

文/尘一粒

昨天26号,7:30,从阜阳四个小时的大巴到合肥,下午1:18,换乘高铁,4:28到达杭州。虽然坐了一路的车,内心还是比较激动的。想想接下来四天的学习,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品尝到杭州教育的“滋味”,怎能使人不兴奋呢?况且这是近年来第一次参加中心校、教育局组织的培训活动,格外珍惜这段美好的“旅程”。

我在杭州的日子【1】

27号,8:30,短暂而神圣的开班典礼过后,便是杭州市教科所所长俞晓东老师的《成为研究者——谈教师的科研意识与提升路径》。我把“成为研究者”这五个字重重地写在笔记上,并画了一个框。看到“成为研究者”这五个字我都兴奋地不得了,为什么呢?最近在读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一书。我所选读的章节第三单元《怎样教得好》,所谈的内容与俞老师今天所讲授的内容刚好“撞”在了一起。两位专家虽表述不同、所选择的案例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比如:

对“研究”的理解,研究并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研究并非就是指高深的学术性研究,一般性的探究、反思也都是研究。研究并不是脱离于我们日常教学的实践探究活动,更不是机械地要求老师从事研究。研究就在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中,研究就在与学生交流、处理班级矛盾中,就在校园生活的点滴中。研究不是能不能、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做多少的一种态度问题。针对教学生活中这些看似“常态化”的现象或者是问题时,需要教师不断地揣摩、思考、查阅书籍、观察他人的做法、自己尝试摸索……这都是研究。凡事皆怕“用心”二字,“用心”了可能研究就来了!宁虹老师也在其《“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径》中呼吁道“研究是我们对待未知事物的一种态度。”

我在杭州的日子【1】

俞老师也提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教师职业的幸福就在于作为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早有论述“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是的,没有人愿意虚度自己的一生。只有作为研究者,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室,对待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对待校园里的生活,才能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毕竟教师工作的对象与其他工作不同,面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每天都是新的、都是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性。

如果把教师看作职业,爱岗敬业便是最初的底线;如果把教师看作事业,爱孩子便是另一重境界;如果把教师作为志业,又将会遇到怎样的风景?

下午去听第二场报告时,同行的吕收老师说“听了感觉很好,但关键在做。”我连连点头,唯有行动才最有力量。

2019年3月27日  14:08

我在杭州的日子【1】

相关文章

  • 我在杭州的日子【1】

    我在杭州的日子【1】 文/尘一粒 又是一年相聚时!从2017年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元月份的齐聚三亚到现在的杭师大,...

  • 我在杭州的日子【1】

    我在杭州的日子【1】 文/尘一粒 昨天26号,7:30,从阜阳四个小时的大巴到合肥,下午1:18,换乘高铁,4:2...

  • 我在杭州的这些日子

    10月20号下午到杭州,到今天为止10天已经过去了,这些日子过的并不好。 21号就搬到了火车东站附近红街公寓这里的...

  • 我在杭州的日子【2】

    我在杭州的日子【2】 文/尘一粒 不得不承认,许久没有像此刻这么兴奋。记得最后看了一下时间是0:30,劝自己该睡觉...

  • 我在杭州的日子【3】

    我在杭州的日子【3】 文/尘一粒 我在想,要不要记录下这第三天的城市学习。我们一起参观了学校和博物馆,尤其是学校,...

  • 我在杭州的日子【4】

    我在杭州的日子【4】 文/尘一粒 学习的第四天,和第二天的课一样,是自主选修的工作坊。这一天的课,我选择了自己完全...

  • 我在杭州的日子【2】

    我在杭州的日子【2】 文/尘一粒 二十七号,行程的第二天,离开象牙塔的理论研究,深入到中小学具体学校考察。两所学校...

  • 在杭州的日子

    在杭州待了四天,一直住在大学同学那里,走了雷峰塔,去了义蓬,打了篮球,喝了小酒。生活或许就是这样,生活本不该这样。

  • 在杭州的日子

    来杭州已经半年多了,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情,心情很复杂,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点迷茫。。。 还记得初来杭州是18年10月...

  • 我在爱尔兰的日子(1)

    引言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区 长达近8年的爱尔兰留学生活,终于在2008年的年终岁尾的时候落了幕。在北京至大连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在杭州的日子【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yt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