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知自己是一个过的很丧的人,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不想接触新的事物,我编辑的每一条朋友圈发出去之后,一分钟之后就会删除,我明白自己顷刻间有丰沛的倾诉欲,但不能去打扰别人,日子就像时钟一样过的规矩且死板,下班之后经常是凌晨,更别谈想拥有优质的睡眠,其实这种状态到现在也没有改观,一边熬着无人的夜,一边写着无处倾诉的话。
看到敏感的成人在朋友圈写道:“我受够了,我就是当代孔乙己。”
生活过的就像是连续剧一样,醒来后好久没见绍兴朋友发来消息询问近况,简单的聊天结束后我也明白他也过的不好,人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一面,无法被分担,可能这就是常态吧。
就是那一天,我行尸走肉的坐在工位上,盯着我的复盘日志,就忽然感觉江河失色,想去绍兴了,想去看看文字之下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隔天就买了飞往的浙江的机票。开始我的第一次穷游。
三万英尺之上的天空有大片大片的云朵,我一直对湛蓝没有什么概念,这一次总算是眼见为实,俯瞰下面的山川丘陵,显得那么渺小,小的让我想起我高三时说过的那句话:“我这个水平,考个北大不是很容易嘛。”
高中的时候看先生的文章,当时算不上考试重点,老师也没有精讲,当时读到《社戏》中的两人撑着一白蓬船,两人一橹,停岸边偷罗汉豆的桥段,令人心生向往,鲁迅故居周边有一个保存完好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那是一个秋天,当时天是阴的,经过青石板铺成的小路,空荡荡的日用品门口,老旧的卷帘门半掩着,旁边商铺的女人们交流着的这几个月的行情,银发的老奶奶支起一煤炉,在黑铁锅炸着臭豆腐,不同于我熟悉的北方市场,那里没有拦街叫卖,他们在那里像在等有缘人,我想再也没有比这里更市井,更慵懒的画面了。
围绕故居往外走,就能看见孔乙己酒家,整体的布局按照书中的复刻,在门口支几张四方桌,店内正正方方的布局,感觉置身就是来到了客栈,在这里,虽未穿长衫,但是你也可以进去点一盘茴香豆,要一杯米酒,不得不说,茴香豆稍微贵一点,怪不得当年孔乙己那么狼狈,人总是会为了填饱肚子而精疲力尽,这种状态太像社会的缩影,想起这些,总是会感觉低落。
其实我也明白,这座小城可能也和中国大多数一二线城市一样,密密麻麻的电动车,自行车,拥挤的街道,待拆迁的楼宇,我的朋友深知这一点,在我走完这些路发完这些赞叹之后,他说:“我真没觉得这个地方跟你说的那样好。”
果然应了那句话,旅行不过是从你呆腻的地方去别人呆腻的地方。
在离开绍兴的那一晚,他送我去火车站,不由得想起三年前当学生的时候,晚自习后常常和他去校门口村外脏摊吃夜宵,当他吐槽北方的饭菜不合他胃口的时候,我总是戏虐的说道:“你个江南水乡的人,想不开来北方这种二线城市郊外来读书,活该你吃不惯。”
大学结束后的那一晚送他到校门口坐车到机场,那时算最后一面,也没有什么话说,默默的把帮他帮行李放进了后备箱,门落锁的那一刻,三年结束了,只能期盼以后常见面,走的时候就只留下了句注意安全,回宿舍的时候我走的很慢,校园里路灯熄灭了,周围的教学楼也不是我白天熟悉的样子,没事,就这样吧。
毕竟,无论是绍兴还是北京或者是山东,如果你再想去熟悉他一下,那就去吧。其实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