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聚会,我们难得聚一起,聊到都忘了时间,话题也扯得有点闲,家庭、感情、工作还有闲话八卦,越是觉得能聊无趣话题的人感情就会越亲,只有经得起无聊考验,才能算真朋友。
偶尔我们也会谈些比较深层次的话题,比如人的需求和幸福感。
我们的人生都是随着人的需求而发展的,有的人小的时候只是需求温饱和健康,到了读书的时候要根据父母的需求考到好成绩,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推进自己达到目标,长大成人了会根据各个不同阶段的际遇而发展不同的人生。
我觉得一般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生理就是我们人生存基本的需求,而心理需求则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而产生的心理方面的需求。
一位女性,将要50岁了,我朋友的一个同事,我朋友觉得她这个同事是个挺奇怪的人,在公司不求上进,在一个职位上呆了将近15年,和公司所有同事的关系都不好,只要不符合她的想法,她都会与人产生争执,而且还和一个已婚男士有暧昧关系,但是她从来没有试图改变自己现在这种状况。
我们也觉得挺奇怪的,但是往更深一个层次来说,这也许是这位女性对自己生理和心理需求的观点和我们大部份人所认为的观点不一样,她只站在她个人的需求观点出发,并且现在这个阶段的状况是符合她的需求发展,所以她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正确的,是有幸福感的。
我们有时候看事情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者大众认可的角度,还有道德理念的角度来评价,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后就有他特有的气质和思想,成长的环境和际遇都有可能影响他对事物看法,正所谓“一样的米养出一百种人”。
需求是推动人前进的动力,如果有的人需求点相对来说比大众的观点要低,那他们的需求就很容易满足,在他们的心理上是幸福的;但有的人需求点就会比大众普遍的观点较高很多,那他们的需求是比较难以满足,那幸福感就比较少了。
我有个朋友小玲,她就是个心理需求特别重的人,在工作上她有点小聪明,然而每项工作都力争表现,有时候同事看她出现错误了,给她做些提醒,她觉得别人是在贬低她的工作成果;如果工作成果没有得到领导的赞赏,就会闷闷不乐,觉得这是领导不懂得欣赏她的能力,然后给附近的人都没有好脸色,渐渐大家也都害怕与她交流。她的需求过于强烈,期望值高于她真实的能力,那她将越来越难以得到幸福感。
我们常说要降低期值,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其实主要是人的需求观过于强烈,当需求的事情强于自己的能力或者价值,那将会减少人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减少获得需求的满足的机会,虽然有些人的需求点偏低会让别人看起来像个奇怪的人,但是他们已经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他们是有幸福感的。
社会发展太快,我们经常会有攀比的心态,好的事物总会激发我们潜在的需求,如果能控制自己需求的发展速度,我们的幸福感是否会加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