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唿”地一下,眼前坠入无涯的黑暗。“停电啦!”远近人声哗然。或许长夜漫漫、节约能源,已经是第三天停电了。
儿子手舞足蹈连声欢叫:“太好啦!太好啦!老天爷开眼啦!”其实停电应该是老天爷闭目养神还差不多。这小子,暂时堂而皇之不用写作业就乐得一蹦三尺高,一点没有发奋苦学读书郎的样子。
我笑着摇摇头,下意识地准备朋友圈发个感慨:糟糕!wifi电源也切断了,流量似乎还没必要开,这下可好,封刀挂剑、金盆洗手,整个世界都清净了。原来现代人退隐江湖的方式这么简单,停一个电便轻而易举切换到无外挂模式。

而妻子一声叹息把我从冥思中唤回现实:“唉,碗还没有洗呢!”
我缓步走到窗前,轻轻地拉开帘子——明月高悬,星辰寥落,深邃的夜空被月华侵染得纤尘不染、端庄凝重。窗外屋舍俨然、光影斑驳、人声细微。好美!尘世俗事早抛到脑后。
在我的倡议下,一家三人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内容自然而然围绕月亮展开。儿子童声朗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首诗自己小学没读过,此时此刻听起来真像天籁之音、神来之笔!
妻子莺声燕语:“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典型多愁善感的文艺女青年一枚。
我慷慨陈词:“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一时间很有几分豪气干云、壮怀激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夜色如画、月光似水,怎能让人不抒怀旧之积念,发思古之幽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话一点不假!
吟诵了一会儿古诗词,儿子不耐烦了,忍不住点燃蜡烛。一灯如豆,满室光华摇曳、人影憧憧,童年的记忆瞬间被唤醒。我走到桌前,向蜡烛伸出双手,顿时如来佛祖硕大无朋的“五指山”赫然出现!儿子呵呵一笑,加入了手影表演。小孩子就是机灵,小狗、鸽子什么的无师自通、活灵活现。稍加练习,我们父子俩开始在一面墙上联袂主演《恐龙大战》皮影戏,观众虽然只有一位女士,却也看得津津有味。
唱歌吧!向来腼腆的妻子轻启歌喉,月光中柔美女声别有一番韵味:“……明月照天涯,又照了重逢的脸庞,原来你在这里啊……”月亮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意向,不经意间流行歌曲深受影响,这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歌名取自古词,文字似乎糅合了张爱玲的意境,想必古今无不同: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儿子没学过几首歌曲,闹着开始猜谜语——“天灯笼,地瓦罐,牛皮响,铁叫唤,河里的木头泡不烂!”我情不自禁地说出了儿时大人的常用语,“各猜一样东西!”奈何孩子只猜出了第一个“月亮”,其他离生活有点遥远,最后还是我自己揭示了谜底:“井、鼓、钟、木船。”
其乐融融之际,“刷”地一下,眼前大放光明,儿子无可奈何地走向书桌,我和妻的手机接二连三地响起了微信的消息提示声,停电前后竟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老公,去洗碗吧!”妻子嫣然一笑,“我先检查孩子作业,一会再检查你洗的碗哦!”
明亮的灯下,一家三人怅然若失,不约而同地:“什么时候再停电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