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录于成甲的《好好学习》:
事实上,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 ( 1) 发现知识误区; ( 2) 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 3) 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 1) 反思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 跳跃性假设
在心理学著作《 影响力》 中, 作者西奥迪尼提过一个观点: “人就像录音机一样, 一按按钮就播放。 ”
我最初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 完全不以为意: 人是智慧生物, 通过理性做出各种独立的选择, 怎么会像录音机一样机械地做出反应呢? 然而后来我慢慢发现,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我确实会出现一按按钮就播放的情况——总是在相似的情境下, 做出相似的行动。
给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是: 我读大学时, 每当遇到比自己能力更优秀、 职级更高或影响力更大的人时, 我的第一反应是往回退, 而不愿意靠近和接触这样的人。 虽然事情过后, 内心有些自责, 希望下次自己能够和这样的人多接触学习,但是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 我又会不由自主地后退逃避。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是台录音机——出现相似的场景, 就好似按下录音机按钮: 我会自动采取相似的行动。这种面对某些问题, 不假思索就做出某种行为的现象, 每个人都有。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不需要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大量的思考就可以做出决策, 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加轻松。 不过, 我们为什么会不假思索就采取某些行动?
“不假思索”是指没有通过思考便得出结论。尽管这种结论的得出没有经过思考( 至少没有结合这次情况来思考) , 但它的产生一定是有原因的: 比如我们的直觉; 或是小时候看到父母或者其他人这样处理过, 我们后来跟随模仿了, 变成自己的处理方式; 或者我们曾经有相似的经历,当时采取了这样的行为, 后来便延续下来了。这种未经理性思考、 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的结论, 我称之为“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做出的假设。
我们成长的过程, 便是让我们的假设更加接近事实的过程。 而跳跃性假设, 由于省略了理性思考的过程, 往往不是最合理的假设。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放慢思考的速度来审视“自己做出决策的过程合理吗? ”“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他方法吗? ”“考虑的因素全面吗? ”等问题, 我们就更可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反思, 反思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错误应用的知识。 这种反思练习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进行, 比如记日记的时候, 回顾一天的生活, 看看我们做了哪些决定,放慢自己的思考过程, 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个过程, 我拿出2012年6月9日我的一篇反思日记供大家参考:
2012年6月9日星期六
每日精进: 昨天我做得不好的事情是什么? 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如果我重新来做会有哪些改进? 坚持每天按照这个标准, 对照我的行为!
日记: 昨天客户说项目要加快进度, 三天内完成。 我当时想的都是“ 客户不了解情况” , “ 现在任务这么多, 根本不可能完成” 。
现在想想, 我这样的心态是积极处世的心态吗?
我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很积极, 但是往往停留在自己想要积极的事情上面; 而对于一些自己一时不太认可但是又必须去做的事情, 第一反应却常常是自己应该如何反驳而不是如何积极面对。
成甲你自己说得好: “ 大多数人看到问题就是问题; 心态积极的人, 看到问题全是机遇。 ” 自己明明知道这句话, 但是根本没有把它作为生活的原则去应用, 而仅仅是选择性地去应用。 你就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家伙, 这样怎么能进步呢?
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无论外界的因素如何困难复杂, 我们都可以选择自己面对它的方式。 决定我们行为的不是外部的条件, 而是我们内在的态度。
所以, 当客户说要加快执行的时候, 我要思考的不是困难多多——困难当然存在,但是这不正是需要我们去解决的吗? 我要看到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 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成长。 这不正是自己的机会吗? 我们的价值, 不就是挑战过去无法完成的事情吗?
这就是稻盛和夫说的: 未来的能力——“ 如果凡事都以目前的能力来评断能与不能, 那么任何新的、 困难的事物无论再过多久, 也不会有完成的一天。 ”我们京都风景要为自己设置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高目标, 不要有丝毫胆怯, 勇往直前努力到底,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能力展现出连自己都不敢置信的惊人进步。
只有这样, 才是真正积极处世的心态!只有遇到困难不抱怨、 拼尽全力解决问题才能进步!
像这样放慢思考的速度去想事情, 似乎很花费时间。 但是你不这么做, 未来因此浪费的时间恐怕要数倍于此。
……
最后,晓雨一句忠告:反思是一个人成功的最基本素养之一(反思即成长),但锅锅如果没想清楚为什么写日记,那就建议不要开始,如果觉得写日记是个负债而不是资产,就建议放弃这个星球。这个建议我只说一次,后面不再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