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北京市
农博 | 冬日暖洋洋·后湖喜鸳鸯

农博 | 冬日暖洋洋·后湖喜鸳鸯

作者: 莫写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14:55 被阅读1次

这是莫莫的第97篇原创文章,喜欢就分享出去吧

本文共:2988 字13图,预计阅读:8 分钟

自打来了北京,就没再见过我大四川那般绿油油的冬天。

真的!

北方的冬天,虽然室内是真暖和,但室外...就真的是哪儿哪儿都冷飕飕,要出门前都得先全副武装,帽子、围巾、手套都穿戴好,不然嘛,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可真·不会对您有一丁点儿客气!(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哼哼)

放眼望去,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光秃秃的:树杈子是光光的、马路是冷清清的、草坪是静悄悄的,有时候天空还是灰蒙蒙的,一丁点活力都没有,真是让人怀念春夏天里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样子啊~

带着这种心情在农博馆区溜达了一阵,发现,诶,怎么回事?还有这么热闹的地方?!

禽口密度非常之高!

看这里看这里!

这些或匍匐或滑行或溜冰或打盹儿或发呆或游泳的一圈小圆球球,都是·鸳·鸯和它们的朋友小·鸭·鸭们!

没看出来?那换个角度、放大了再看看。

清楚多了吧,一群一群的,还挺休闲自在。

数清楚这张图里有多少只了么?反正我是没数出来...

那就再放大看看!!

这回能看清了吧?摄影:张雄伟

光是上面这张图里,怕是就有30只噢~

什么?还想看特写?

我美吗?雄鸳鸯。摄影:张雄伟

这么漂亮的羽毛,这么洋气的长相,这么洁白的眼线,这么五黑的眼珠,这么雄赳赳气昂昂的架势—它们就是今日份的主角了,小鸳鸯~

噢对了,他们的小伙伴·小鸭鸭已经在夏日出境过了,所以此次沦为配角。(戳农博|夏日狂想曲·绝对主角之绿头鸭!)

·鸳鸯的百科知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鸳鸯在鸭界的社会地位这么高!

人家可是官鸭

以下节选自百度百科(有删减和调整顺序):

鸳鸯,又称中国官鸭、乌仁哈钦、匹鸟、邓木鸟,英文名叫Mandarin Duck(即中国鸭)

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

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

雄鸳鸯,源自网络

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

雌鸳鸯,源自网络

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杂食性,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

因为鸳鸯总是出双入对,所以在我国古代起,它们就作为爱情的象征,在很多文学作品里出现。

伉俪情深。摄影:张雄伟

·诗词里的鸳鸯

鸳鸯在古诗词里出现的频率很高,从唐朝开始就有。比如下面这首:

长安古意

[唐]卢照邻

...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

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啊;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宁愿做鸳鸯也不去羡慕神仙。比目和鸳鸯真是令人羡慕啊,您没看到他们总是出双入对吗?

诗中鸳鸯作为爱情的寓意非常明显了。

再往后,宋、明期间,鸳鸯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

比如下面这首:

落花诗

[明] 唐寅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
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正当中。

我用半吊子的古文水平翻译下啊:桃花落完杏花也落了,花开花落每年好像都差不多。既然三月末是花落的季节,那何苦去怪五更的风把花儿吹落呢?

落花铺天盖地,仿佛连窗帘、衣服都要撞破;它们堆砌在地上,比地毯都红。将落花捡了放在砑光的方手帕里,一打开却发现当中绣了一对鸳鸯。

更衬得作者形影单只、孤寂凄凉。

据说这是唐寅被牵连进“科举舞弊案”后,又逢第二任妻子背叛,消沉之际所做的诗。

而且,不仅仅是在诗词里,甚至在古建筑里,也有鸳鸯瓦一词,专门用来指在屋顶上俯仰相对合在一起的瓦。

最早是在《三国志·魏书·方技传》里记载:文帝梦殿屋两瓦堕地,化为双鸳鸯。后来就把房瓦一俯一仰相合、形同鸳鸯依偎的瓦,称为阴阳瓦,亦称鸳鸯瓦。

之后白居易在其著名长篇《长恨歌》中又提到了鸳鸯瓦: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意思是:鸳鸯瓦上的霜花都已经重生了,但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呢?阴阳相隔已经一年了,为何你从未来过我的梦里?

苦苦思念之情,跃然纸上。鸳鸯瓦一词也随着这一千古名句而名扬天下了。

·农博里的鸳鸯

农博后湖的外来客里,绿头鸭是最早常驻在这里的。据老同事回顾,2001年春就有占位子的绿头鸭了,之后断了几年,2010年后随着农博湖区环境的改善,队伍逐渐壮大,目前达到了上百只的规模。

鸳鸯是近几年才有的新客。

最早只是飞来了一对,俩小只,在一群绿头鸭中非常引人注目。但它们成功地混入一群绿头鸭里,一点不把自己当外鸭,每日照常谈笑风生、吃喝闲逛、梳妆打扮,倒是挺怡然自得。

这两只鸳鸯一年四季都在农博生活,实现了从迁徙鸟到留鸟的转变。到今年6月我写绿头鸭的时候,鸳鸯还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只。今天一看,它们把自己的官鸭朋友们也带到了农博,队伍壮大了许多!

今年应该是历史上农博鸳鸯最多的一次,目测至少有50只

如果依据百度百科对鸳鸯的描述,农博这50余只的鸳鸯可以算是个大群了:

鸳鸯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冬季则多栖息于大的开阔湖泊、江河和沼泽地带。

每年3月末4月初陆续迁到东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离开繁殖地南迁。

迁徙时成群,常呈7-8只或10多只的小群迁飞,有时亦见有多达50余只的大群。

在贵州、台湾等地,亦有部分鸳鸯不迁徙而为留鸟。

本来鸳鸯在北方过冬的就少见,好家伙,它们还是50只的大群体!

啧啧,更妙的是,它们选择了在寒冷的北京成为留,而没有去到更南方的温暖地区,不知道算不算鸳鸯进化史上可以值得描绘和记录的一笔?足以证明鸳鸯确实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改变习性。

其实人类的发展最初也是这样的吧,有几个身强力壮的先头部队出发,历经千难万苦找到宜居地,再想方设法通知后面的大部队来,于是人口一点点聚集、逐渐形成了村落,再一步步有了城市和国家。这么琢磨起来,观察动物也是了解人类自身历史进程的一种方式,挺好。

当然,这跟农博的湖区水质优良、环境宜人、食物丰富、天人和谐是分不开的。

该吃饭了  摄影:方配贤

最后再啰嗦两句:鸳鸯目前已经被列入中国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它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这群鸳鸯选择在农博栖息是我馆的荣幸,也是对我们过往工作的认可。

在此,也真诚希望广大参观、游览、摄影的朋友,多欣赏和爱护它们,少去惊扰它们,彼此多留一些空间,让距离产生更多的美。

替小鸳鸯们谢谢你们咯~

·新鸭来到请多指教

等等,听说后湖又来新鸭了?

据说就藏在下面这张图里。

看什么呢  摄影:吴燕生

能看出来是哪只吗?没错,就是中间那只脸上有绿花纹的—不是绿头鸭—我们的新朋友,它叫花·脸·鸭!

梳梳毛,不易老  摄影:张雄伟

全馆仅此一只哦!目前还不知道它是怎么混进来的,以及它觉得孤单么...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特别感谢几位老师提供的照片,拍得太棒了!

相关文章

  • 农博 | 冬日暖洋洋·后湖喜鸳鸯

    这是莫莫的第97篇原创文章,喜欢就分享出去吧 本文共:2988 字13图,预计阅读:8 分钟 自打来了北京,就没再...

  • 春光

    风吹柳舞春归来, 天高湖阔暖洋洋, 花开无声香两岸, 一泓清波戏鸳鸯。

  • 七绝 冬日

    冬日正午暖洋洋,同州湖畔健身忙。 一湖碧水如明镜,恰似二月好春光

  • 冬日暖洋洋

    早上6点起床,用最快的速度早餐,洗漱,出门上班。外面寒风瑟瑟,我紧了紧围脖,手不由得往兜里面裹进去,坐上公交,开往...

  • 冬日暖洋洋

    今天的太阳一点也不比夏日的逊色 顶着高紫外线的辐射 去摘青枣 晒黑了不少 觅得一个很有情调的农家乐 落日余晖照进院...

  • 冬日暖洋洋

    今天是立春,比往年早了一天。一大早起来,感受着满屋的阳光,心中很是惬意。 吃完早饭,我就把要洗的衣服、床单和枕套放...

  • 农博园记

    嬴城以北六十里有一湖泊曰雪野湖,湖之西北有一景致唤作农博园,过木桥抬眼望,如沐清风。心乐之,满是期待,见农博园。 ...

  • 神笔码农鸳鸯有约新媒体运营计划书

    神笔码农鸳鸯有约新媒体运营计划书 1.通过简书、豆瓣、知乎、微博、博客等平台加强“鸳鸯有约”在网络上的权重、地位等...

  • 鸳鸯湖

    七绝.贵州南江大峡谷鸳鸯湖 文/萧入铭 鸳鸯戏水南江堰,古镇黄连瀑布西。 袅绕炊烟银杏树,青莲荷藕锦鸡啼。 ...

  • 鸳鸯湖

    月牙泉 太娇气了 经不住太阳的殷勤 娇羞地 眯着一只眼睛偷瞄 画着弯弯的眉毛 西湖 太远了 长长的等待 短短的一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农博 | 冬日暖洋洋·后湖喜鸳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hg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