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高效阅读的思考和方法,牛人都在用……

高效阅读的思考和方法,牛人都在用……

作者: 钟辰 | 来源:发表于2019-06-30 15:43 被阅读0次

    数量和质量

    总会听人说,谁谁谁一年读了多少本书。人们也这样包装和炫耀自己。

    在媒体上看到:俞敏洪大学期间读了500本书。这个我印象深刻,当时我还在大学,还计算要保持什么效率才能追赶一下。当然是完败告终。

    就在去年,终于开始读书,还是在一味地追求数量。这个月读了几本,这周读了几本。所以去年还专门记录了读了多少本书。

    我就是容易走极端,矫枉过正。似乎成了颓废的借口,连数量都没了,书也不怎么读了。

    数量不是没有用,它是一个衡量标准。但数量不是全部。一本书180万字,一本书10万字;一本书快餐式,一本书专业性十足;有人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人一年几百本毫无效果。这些都无法一概而论。

    追求阅读的质量,无可厚非,且非常重要。

    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告诉我们一本书吃透有多大的能量。

    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书如雨点一样多。每年要出版的图书几十万本之多,谁也看不完。想要追求质量,首先要会选书。如果抱着一本烂书,追求质量,只会浪费生命。

    还有更甚,之前的我就是这样。明明自己读的慢如蜗牛,美其名曰,追求质量。

    追求质量的核心不是时间的快慢,用时的多少。而是内化了多少,思考了多少。

    我们会发现那些各行业的大牛。一定不会是阅读的数量少,质量高;阅读的数量多,质量低。他们一定是数量和质量并重。

    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只是衡量标准中的一个。

    世间的事从来是复杂的,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经常可以看到,作品的评选,作文的评分,各项考核标准都有各自的权重。比如,语言流畅10分,立意深刻10分,语言组织10分。

    数量和质量也是一样。哪个更重要,这个标准因人而异,因事不同,需要具体判断。但大概率不会是,一个重要,另一个不重要。


    如何高效阅读、学习

    三个学习方法:

    1.同一主题下多个子主题。

    比如,一个学科,一个门类,选择多本书籍一起阅读。

    2.同一子主题下多个角度。

    同一件事情,同一个概念。可以看看不同的行业大牛,不同的看法。

    3.尝试自己拟一个大纲。

    学完之后,尝试自己拟一个大纲,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化。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在哪方面有所疏漏,有所欠缺。

    注意事项:

    1.追问意识。也就是提问力中所说的好奇心、探究心。保持好奇,积极寻求答案,才是学习的正途。

    2.学会提问。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重要。学会提出问题,发现关键问题、核心问题。

    3.知识体系的源头,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选择基本是自然而然的,有规划,也有顺其自然。

    4.输出带动输入。也就是以教为学。保持输出,就像现在。

    5.不断训练提高,完善,重复,熟练。完善训练机制,刻意练习,保持反馈。

    笔记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有道云笔记的内心活动。那时还没听过印象笔记。当时大一或者大二安装有道词典,捆绑安装有道云笔记,心里厌恶的不行,“这东西有什么用”,其实很明白。当时我不知在质疑这个软件,也在质疑笔记有何用。

    这就是那时的我。浅薄、无知,还不自知。

    为何记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下记得在清晰,转头也能忘记。

    记下笔记,方便日后回顾整理。

    记笔记的过程,也就吸收消化的过程。

    如何记笔记

    好的句子段落摘抄记录下来。后面进一步分析,拆解。就是拆书的方法,精读,嚼烂。

    转述。这个跟以教为学类似,用自己的话从新叙述。本身就是内华的过程。

    记下想法,思考的过程。联想到了什么?如何下一步运用?

    记笔记当然不止于此。比如L先生分享的他记笔记的方法,搜索补充相关资料,提出问题。

    有什么不严谨之处?过程?背景?有没有毛病?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写作的时候可以引用在什么主题里面?适用边界?前因后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阅读的思考和方法,牛人都在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jb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