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慢静舍散文
路不拾遗(自题)

路不拾遗(自题)

作者: 慢静舍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23:27 被阅读51次

  现在,每天早上都送孩子,由于路程稍远,不用车是不大好办的,但坐进了车,扎入车流,快和慢自己说了不算,时间反而保证不了。所以,匆忙常常伴着一天的开始。

  匆忙,难免就会出纰漏。遗失个人物品就是一件不大不小、可大可小的麻烦事。我经常现身说法地用父母当年念叨我的话教育孩子,“一早三光、一晚三慌”,“有钱难买回头看”。但毕竟生活不是电脑程序,即使每天上演“楚门的世界”,“卡点”式的奔波也终会出岔子。

  前一日,带着儿子按照每天例行的步骤在学校边上的大学食堂吃完早饭,把他送到学校后,我就自己徒步往单位赶。我比较喜欢这种原始的方式,快走健身,不耗油不冒烟,车再堵人不堵,时间完全自己掌控,而且还可以不时从路人相交的只言片语中去咂摸生活的五味杂陈。

  走到一多半的时候,脑子里下意识地感到有点不对,好像丢了什么东西。饭卡?对!我随即把身上的兜和手提包翻了个遍,没有!确定无疑,肯定是丢了。事不宜迟,立即返回,我不仅加快了脚步。

  卡里尚有些余钱,这倒没什么。但这卡,可是孩子每天吃饭必备的利器。没有它,在食堂用钱也买不来早点,而这又是周边最方便最节省时间的早饭地点,要是另找别处,早晨的匆忙就得再升级了。卡是通过拐弯托人办理的临时卡,估计也无法挂失,只能注销,再办又要麻烦一圈子人,还要耽误时间和精力。

  我边走边想,更多是回忆卡丢哪了。每天都重复的行走路线、打饭窗口、坐的相近的几张桌子以及吃饭时看到的景物等等,在记忆里翻腾起来,甚至都搞不清楚到底哪个细节是哪天发生的。打完饭清晰记得卡在桌子上,但又记得走的时候桌上没东西了。是不是粘在托盘下面吃完饭一块交给收餐师傅了?是不是在送餐盘的途中掉了?是不是真落在吃饭的桌子上了?如果不是收餐师傅,肯定会被别人捡去,或许会交给食堂管理员或者交到哪个什么地方,食堂管理员还好去问,交到别的地方就得大费周章,也不一定寻得来。又或许捡到的人没去交,那就没然后了。

  在一通乱想之中,又忆起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这不免又加重了我的担心。离食堂愈尽,想的愈多。最好还是在收餐师傅那里,因为这是最好最简捷的结果。

  总算到了,我直奔依然在角落里坚守岗位的收餐师傅,但又不抱期望地瞥了一眼刚刚用过的桌子。我居然看到了自以为早已不知所踪的餐卡,依然孤零零的,醒目地躺在那张靠在走道边的桌子上,不时有人走过,也还有人在旁边的桌子上吃着饭。

  我如获至宝,周边的人都没注意到我的惊奇与惊喜,一切如常,结果并没有如鲁迅先生所料的一律,“但愿不如所料,却也没有恰如所料起来”。卡在,就不用带孩子奔波他处,徒增早晨的匆忙了,也不用再去麻烦别人,浪费时间精力了,甚至都不知该感谢谁,但又觉得应该感谢所有从这里走过,什么都没做的人,因为看见这张卡的人都做了零成本的善事。

  但愿,人人如此,天天如此,此地如此,他地亦如此?

相关文章

  • 路不拾遗(自题)

    现在,每天早上都送孩子,由于路程稍远,不用车是不大好办的,但坐进了车,扎入车流,快和慢自己说了不算,时间反而保证...

  • 自题

    家有高堂地有粮,一蔬一果一饭香。 解乏自有村醅酒,拨闷还来顾建康①。 杨柳枌榆怀梓地,竹屋茅舍安故乡。 四时能与同...

  • 自题

    人笑我为笔墨痴, 闲时偶尔提笔支。 字虽不好君莫笑, 以后事事谁人知?

  • 自题

    书生意气墨中醉,士子风流石上眠。 谁言灵思不入笔?留得真名八百篇。

  • 自题

    陶公山中日月大,孔方眼里万物小。 平生最爱阿堵物,不怕人笑不清高。

  • 自题

    闲来听风对客楼,夕阳却挂青山头。 遥望高山蜿蜒路,欲渡大河舴艋舟。 喜看阿瞒割袍髯,又闻玄德占益州。 再看小儿赤子...

  • 自题

    生在桃花未嫁时,卅年风雪漱琼枝。 家贫犬不伺阶卧,性僻松常临户垂。 岂奈才书成囿固,忽焉汀溆缀披离。 闲余只拟酣然...

  • 自题

    昔人今已去纷纷,唐风宋韵不可闻。 千古风流谁犹忆?诗山饮萃尚有人。

  • 自题

    (一) 薄酒粗袍隐清苦, 醉舞书剑自狂疏; 怀储寂珠鸣寒月, 诗存浩气立雄夫。 (二) 煮酒弹剑功为酬, 云水苍茫...

  • 自题

    若醉若醒夕阳下 独倚栏杆赏夏花 低首轻叹逝芳华 若梦浮生情无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路不拾遗(自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km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