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儿子不在身边,难得闲暇。突然冒出看电影的念头,老公也欣然应允。久疏战阵,正在上映的影片一概不知。面对略显稀疏的购票人群,看那部片子都没有倾向性。“那就找个马上开始的,看吧?”,“好,《搜索》,导演陈凯歌,就它了”。现代生活剧,看高兴了乐一回,不高兴了骂一回,轻松简单,甚好,甚好。
120分钟,影片走完了,但留在心中的既不是乐的轻松,也不是骂的简单,反而引发了无限的拷问。拷问你我他(她)、拷问爱情、拷问生活、拷问社会……
影片从都市白领叶蓝秋因突然被诊断为淋巴癌晚期,心情极度低落,所以在公交车上被要求给一位老大爷让座时,拍着自己的大腿,说出了“要做坐这”的“愤语”后,引发网络人肉搜索,并由此搅动了整个社会的神经,彻底改变了牵连其中的不同阶层人的命运。故事的结局是叶蓝秋因为自己身患绝症,更加之“不让座”事件的无限放大,让自己在社会中无法立足,被最终逼上了绝路。她的死让最初引爆这个网络炸弹的陈若兮成了众矢之的、罪魁祸首,丢了事业,失了爱情。莫小渝在这个事件的过程中透视了自己的爱情、家庭地位,并最终勇敢地从被人羡慕嫉妒恨的婚姻家庭中落荒而逃。而一直为钱陪伴叶蓝秋走过人生最后一周的杨守诚,对这一切的变化看的最真实,他无法接受陈若兮为获取自我发展的机会,减轻生活的压力,而无视叶蓝秋事发第二天就做出的忏悔,一步步让社会舆论把她逼到死角。他说他爱上叶蓝秋,是当知道再也见不到她的时候。请问,这是爱吗,也许是忏悔和不舍吧。所以杨守诚离开陈若兮,更多的是想做本真的自我。
影片的确让我也陷入纠结之中。这个故事的离奇之处在于,所有出场的人物都没有令人痛彻的“恶”,抑或是错,但是依然相互交锋,有人失去了事业、有人逃离了家庭、有人丢掉了爱情,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叶蓝秋,职场“白骨精”,未婚独处,没有亲友,虽然深得老板信任和器重,但绝不是社会唾弃的“小三”;沈流舒,中年成功人士,出身贫寒,多年的商战练就了淡定、从容、威严、大气的处事风格,直面看魅力无限。他没有舆论质疑的“婚外情”,也没有肮脏的交易,即使他对手下叶蓝秋的好感和关爱,也谈不上对婚姻的背叛。陈若兮,资深电视人,干练敏锐,独立果敢,抓住“不让坐”事件拷问社会道德良知,同样坚定地认为“倒地的老人就该扶”。莫小渝,阔太太,雍容华贵,上得厅堂、入得厨房,但也有中年女人的危机感。面对偶遇老公与叶蓝秋的拥抱,简单的只想要一句解释或者最在乎的是自己。杨佳琪,媒体新鲜人,涉世不深,受制于人,虽然也期盼在职场打拼中谋得上位,但也立足从自我还原真实。杨守诚,阳光、帅气,因诚实丢了工作还负债累累,在与陈若兮的爱情中始终没有地位,对叶蓝秋却付出了最珍贵的生命守护。以上这些人,每个人都在尽职尽责扮演自己的角色,坦诚、直率、甚至是优秀,但他们组合在一起,却有了是是非非,有了伤害。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呢?是社会,是生活,是现实。
我们从故事的源头说起,年轻人不让坐,是社会的细枝末节,过去只是周遭人群说说也就罢了,但如今通过网络、电视,直接拿到公众面前,进行放纵的口诛笔伐,甚至还要通过人肉搜索,去洞悉当事人的一切,是不是有些过分呢。道德谴责应该是对事不对人,让每一个人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就是它的底线,如果紧紧揪住这一个人,让公众去围观他的本该有的隐私,甚至去曝光和伤害他周围的人,这本身就是公众的不道德。也许陈若兮和众多网民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了追回社会道德良知,所以诸如陈若兮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是常有的,但是很少出现影片中直接遭受的回击,所以感受不到痛。如果把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看做一个大家庭,每一个甩出去的耳光最后还是会落实我们自己的身体上。作为影片的观众,在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社会新闻、事件的围观者,但看了影片我突然觉得,围观并不是与事件无关,甚至有时是一种更可怕的力量,叶蓝秋的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围观者带给他的无处逃避。
所以,作为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保持理性、透过现象寻回真相、不被人群左右,才能活出自我,进而改变盲目围观的现状,给每一人留一点空间。
搜索,搜到了什么?这便是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