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每周500字每天写1000字
深度分析|从战术层面解析“魔球体系”的三大缺陷

深度分析|从战术层面解析“魔球体系”的三大缺陷

作者: 千奇万怪TLT | 来源:发表于2020-03-16 18:38 被阅读0次

    自勇士2015年崛起以来,NBA球队对于三分线外的进攻越来越重视,三分出手也是逐年递增。在十年前三分球还不受很多球队待见,当时出手最多的魔术队场均也仅有27.3次,而现在三分出手最少的步行者队也有27.5次。可以说勇士将联盟推向了“小球时代”,但“魔球理论”的真正兴起还是要归功于德安东尼。

    2017年德安东尼接任火箭主教练一职,当时霍华德刚刚出走,哈登单独带队。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球队的进攻效率,德安东尼开始了他的魔球实验:放弃中距离,所有球员只投三分或者上篮,这使得当时火箭的三分出手从上赛季的30.9次暴增到联盟第一的40.3次。而在2018年引进保罗、塔克、巴莫特之后,火箭又开始使用“无限换防”的防守策略,这就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魔球体系”。

    德安东尼一手打造魔球体系

    然而这套体系有着非常明显的缺陷,特别是在火箭将卡佩拉送走,专注于打小球之后,它的缺陷变得越来越明显。接下来就以快船与火箭的四番战为例,分析现在火箭的“魔球体系”的三大致命缺陷。

    一、内线处于绝对劣势

    在卡佩拉被送走换来考文顿后,身高只有1.96米的塔克变成了火箭的中锋,这让他们在面对其他所有球队时,内线都处于绝对下风。本赛季火箭场均能拿到44.9个篮板,排名联盟第14位,但在交易过后的近14场比赛中,其场均篮板数下跌至39.9个,排名联盟倒数第5。同时在这14场比赛中,火箭只有1场篮板数多于对手。其中当篮板数差距在5个以内时,火箭胜率为100%,6战全胜;反之胜率则只有28.6%,2胜5负。《灌篮高手》中有一句名言:“控制篮板就能控制比赛。”可以说火箭用实践证明了这句话的合理性。

    湘北篮球队队长赤木刚宪名言

    而在对阵快船的比赛中,火箭再次感受到了自己面对高壮内线时的无力。快船中锋祖巴茨在首节比赛就抢到了5个篮板,全场仅出场20分钟就拿到了17分12板的两双数据。面对高于自己将近20厘米的球员,向来以硬汉著称的塔克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火箭禁区肆虐。

    祖巴茨在火箭内线中占尽优势

    而内线的优势并非仅仅体现在篮板方面,在快船进攻时祖巴茨的身高同样给火箭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比如下面这个回合,祖巴茨和伦纳德做个简单的挡拆后顺下,伦纳德随手一抛,祖巴茨在内线轻轻松松就接到了球,并空接上篮得手。火箭球员对此无能为力,只能望球兴叹。

    祖巴茨空接上篮

    可以说对于主打“小球+魔球”体系的火箭队来说,内线高度问题就是他们的阿基里斯之踵。当季后赛双方都开始打阵地战时,火箭队将会感受到没有正经中锋带给他们的阵痛。

    二、无限换防体系的缺陷

    火箭的无限换防体系可以说是针对勇士而打造的,目的就是拆解勇士以挡拆和传切为基础的进攻体系,切断球员之间的联系,逼迫对方进行无限单打。火箭用这个防守策略对付大多数球队都非常奏效,但对于那些拥有几个顶级持球单打手的球队效果会比较一般,而快船正是这样的一支球队。

    快船本赛季拥有多名出色的单打手,伦纳德、保罗乔治、路威廉姆斯和雷吉杰克逊都是顶尖的外线持球者,而在这其中伦纳德的单打能力最为突出。据统计,伦纳德本赛季56%的出手都是非上篮的两分出手,即中短距离的投篮,而这被认为是最低效率的进攻方式。但伦纳德在此基础上,每回合单打依然能拿到1.07分,在所有场均单打出手回合超过3个的球员中排名第3,仅次于哈登和利拉德。而无限换防的缺点在于,没有特定的主防球员,因为每一次挡拆都会进行换防,这样善于单打的球星就能通过挡拆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单打对象。比如下面这个回合,伦纳德和贝弗利挡拆,避开顶尖防守人塔克,选择单打防守较一般的豪斯,最终轻松后仰跳投命中,这样就能减弱无限换防对于球队进攻的限制效果。

    伦纳德单打豪斯后仰跳投命中

    而当对方球星连续单打命中时,防守球员有时会对无限换防的策略产生怀疑,认为或许应该采取包夹防守,此时就很容易导致漏人现象的发生。比如下面这个回合:

    双掩护战术

    伦纳德和贝弗利与祖巴茨做了一个简单的双掩护,此时塔克和考文顿对于是否要换防产生犹豫,导致漏掉了顺下的祖巴茨,最终祖巴茨接伦纳德传球,轻松扣篮得分。战术图如下:

    战术图

    综上所述,无限换防并非简单的无脑换防,它要求球员之间要有一定的默契,并能对场上的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懂得什么时候应该换防,什么时候应该上去延误,否则往往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三、三分球的不稳定性

    “魔球理论”本质上是对高效率的追求,火箭队通过数据分析后认为,出手三分比出手中距离两分更划算,而这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举个例子,若一个球员中距离命中率45%,那他每次中距离出手平均能得0.9分;而若他的三分命中率达到35%,则他每次出手三分平均就能拿到1.05分,若这样看出手三分的效率更高。然而这种算法并没有考虑到一个影响比赛的重要方面:三分球的不稳定性。

    相比于中距离,三分更加的不稳定。即使前一场比赛球队投进24个三分,后一场比赛也有可能27连铁。若一支球队的赛季三分命中率为35%,那他们比赛的命中率往往不是在34%~36%之间浮动,而是在25%~45%之间大幅度起伏。而在季后赛一轮系列赛最多只有7场,有时球队会在某个时段集体哑火,比如去年东半决的猛龙。此时若没有中距离投篮,仅仅依靠巨星冲击篮框单打,那么此时球队的进攻将会变得举步维艰。

    有时球队总会错失这种简单的投篮

    四、总结

    “魔球体系”作为“小球时代”的代表体系之一,和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篮球体系一样,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它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无论最后火箭能否通过这个体系获得成功,“魔球体系”都将会在篮球历史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支持一下,非常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分析|从战术层面解析“魔球体系”的三大缺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nn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