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所有行为都有原因,行为的背后都有目的,目的的后面都有需求。
一、孩子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我们先做一个小调查,一共有三个小问题:
• 孩子的哪些行为让您不舒服?
• 磨蹭,顶嘴,哭闹,不学习,玩手机,发脾气,挑食……
• 您不舒服的时候往往是怎么回应孩子的?
• 吼叫,威胁,比较,打,吓唬,指责……
• 结果怎么样?是您想要的吗?
• 当时有用,长时间没有用,亲子关系疏远,不良行为变本加厉……
生活中,孩子让我们不舒服的行为还是蛮多的,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孩子的这些我们认为的不当行为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会不会有孩子因缺乏学习的原因,是不是有孩子缺乏练习而造成的,甚至有一些孩子只是做了和他的年龄相称的行为,却遭受到了惩罚,比如我们要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不要乱拿东西,在我们有些家长眼里这也是不当行为;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感受到了挫败、灰心而做出的不当行为。
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了行为,那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孩子玩手机,我们用简单粗暴的制止,放起来,虽能解燃眉之急,但是孩子会偷着玩,找朋友玩,却不能够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因为我们忽视了事情的95%——这巨大的部分则潜藏在海水下面,需要我们向下探索,推动行为的是情绪,心情好才能做得好,孩子又不良的行为,很可能是当下他的感觉不好,那情绪的背后就是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人最根本的两大需求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尤其是,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孩子不需要作出不当行为。是的,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足够好的,自己是被爱着的,自己被理解,自己是被认可的,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自己能为家里做贡献,自己是被需要的,这样的孩子备受鼓励,会通过有用的行为发展自己;反之,当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不够好,自己不被爱着,自己不够安全,不被认可,没有自己的位置,感觉不到自己的能力,不被需要,帮不上忙,这样的孩子遭受到的是挫败,挫败的孩子便会产生一些错误的信念,“唯有让妈妈为我团团转的时候,唯有得到特别的关注和服侍的时候,我才是重要的,”有了这样的错误信念,孩子便会做出不断打扰人得行为,就是让我们很心烦的行为。所以,有一句话这样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缺乏信心的孩子。
心理学家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没有信心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四种错误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
2.寻求权利
3.寻求报复
4.自暴自弃
之所以称之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应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也就是错误的观念产生错误的目的,错误的目的产生不当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