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上学习的三个小技巧
①做自己理解分析问题的思维导图
②收集启发点和疑问点
③通过预想使用的场景去记忆
具体如下:
①做自己理解分析问题的思维导图
上课时记笔记要克服掉的一个误区,那就是,我们不能只是发时间去记课上老师讲的知识点和思路,而是要整理你的思路,把你在课上听到的知识点和思路整合起来,这才是我们应该要多花时间做的。
②收集启发点和疑问点
听到新颖的观点、好的观点,我们常常会觉得兴奋无比(哎呀,我又收获到一点)。但其实仅仅依靠刷认知的方式来学习,是非常低效的,因为有效东西可不是你知道就行的,知道往往还需要做到才行。而且,人的记忆是有些“不靠谱”的,现在记得,往往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怎么办呢?也很好办,把听到的,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给你带来启发的、有疑点的地方,及时地收集下来(课程能暂停的就暂停,记下以后再听下面的),接着找个不被打扰的时间来分析和解决,把问题给解决了,可比“毫不费力”地刷个认知,要对自己更有益。
③通过预想使用的场景去记忆
听到老师讲到“言之有理”的内容的时候,不仅要发出佩服之情,还是要多想想,我在课上听到的、或在书上看到的有道理的地方,在于现实中可以如何应用呢?
二。上课时的五星笔记法:
①核心内容是什么? (拿自己事先做功课了解到的,这个学科的内容,和课上老师时将的内容进行碰撞)
②逻辑是什么(老师的思路是什么样子的)?
③疑问和启发是什么(快速记下这节课给你带来的疑问点和启发点)?
④背后的思维模型是什么(查阅资料,回答课堂笔记问题,思考受到启发的内容,深挖下去)?
⑤可以应用到实操的是什么?
①核心内容是什么(拿自己事先做功课了解到的这个学科的内容和课上老师的内容进行碰撞)?
老师讲的这堂课的内容是什么? 课前先做功课。通过百度、谷歌学科相关背景,查询这个领域的主要思想,核心框架、知识模型,先做到心中有数,而等到老师上课的时候,再和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碰撞。
②逻辑是什么(思路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个环节是,老师讲课的逻辑是什么,成甲老师就拿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来举例子,张教授曾经把一个老师的一节课连上6次,老师问他说:“张五常,你已经把我这堂课连上了好几次了,你还没学会我这节课上讲的知识吗?张五常说,老师,您在这堂课上讲的知识我早就搞懂了,我之所以同一节课,要听这么多次,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课上的知识,而是为了学习您讲课的思路啊。所以,张五常这个学习的方法,恰恰就是关注解决问题思考路径的过程。
③疑问和启发是什么?
上这堂课,可不仅仅是记下知识点,而是要快速地记下课堂上给你带来的疑问和启发的地方,如果没有时间写答案,就先放在一边。
④背后的思维模型是什么?
这个是要课后做的工作,最后产生行动,有些是当时上课的灵感,有些是之后去整理,你会发现,你上一堂课往往需要2个小时,当时你回答这些问题的时间常常要七八个小时
⑤可以应用到实操的是什么?
知道不如用到,现在就去用吧
参考资料:混沌大学,先导课,成甲《如何运用多元思维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