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管理,为什么需要管理。
1.管理的概念是什么?
学科的基础是概念。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
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立场拥有不同角度,对管理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需要加强沟通,多维思考。
管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管理的内涵,就是协调关系。
2.为什么需要协调?
环境是多变的,资源是有限的。管理的目的就是协调人的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3.协调基本矛盾的方法有哪些?
管理是协调的一种方式。协调的方法还包括生产、战争、贸易、道德约束等。
管理是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产出,实现以有限的资源满足更多的欲望。
二、管理的有效性
(一)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
1.管理的好坏,以有效性衡量。有效性评价,含效率、效益,统称效果。
2.有效管理应统筹效率、效益,防止低效益的碌碌无为,和低效率的得不偿失。
3.效益第一,做对的事,比作对事情更重要。
4.效益,是产出纬度衡量。效率,是投入强度衡量。效益,是目的,是价值取向。效率,是实现形式,方式方法。
(二)管理有效性理论的运用
1.学理论,观念要学,运用方式方法也要学。
2.效益优先,要事优先。
3.提高有效性的思维方式:什么问题(询问调查),是否需要解决(价值导向和目标定位),谁来解决(角色定位与职责分工),什么时候解决(重要性和紧急度),怎么解决、能不能解决(计划和评价)。
(三)管理的职能与过程
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立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利配置。着眼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系建立。
领导:指导、协调、激励。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和方向的把握。
控制:检查和监督。着力与纠偏。管理的基本前提,环境是多变的,资源是有限的。
三、如何正确对待管理?
管理的实质,是人们为了完成一定的目标所采用的手段。
管理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
管理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是需要学习、练习的。管理作用的发挥,取决于谁来用、怎么用。
四、如何对待规章制度
管理活动一切以目标为导向。
管理学是科学,管理是艺术。
如何对待规章制度:先搞清楚规章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规章制度,再思考如何对待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一种管理手段,协调有章要循和目标导向。在一般情况下,照章处理,特殊情况下,酌情处理。
运用好规章制度的关键在于特殊情况的判断和酌情处理原则的明确。
五、管理基本思维方式
管理三句话
很难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统统摆平--目标导向,综合协调
责任在我--责任在我,从我做起
1.遇到一个问题,首先学会说"很难说"。敬畏管理问题,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
如何具体分析:从分析这是一个什么事、这是一个什么人、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入手。
2.面对一个管理问题,总的而言应处理到何种程度:总体而言,要统统摆平。即目标导向,综合协调。破除非此即彼思维,树立兼容并蓄思维,以有限资源,实现众多目标。
3.面对管理问题,具体从何入手:具体从认识自我、改变自己着手开展工作,树立责任在我的思维方式。
六、何为一个组织?
组织构成:
组织成员:有一群人
组织目标: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组织结构: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群体和组织的分别,群体不具备组织的结构,群体成员没有具体的分工。
群体无意识论,在组织中实效。
组织目标,个人目标。
七、组织创立的条件和产生的原因
组织创立的充要条件:
1.领导人的发起(共同目标的提出)
2.成员协作的意愿
3.相互间顺畅的沟通
组织产生的原因:
为了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的目标
组织运作的机制:
通过负责人的组阁制,形成一支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的团队,通过构建分工协作的平台,充分发挥群体力量,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的实质:利益共同体。
合格的组织成员应该:认同组织理念、遵循组织规范,做好本职工作,对工作结果负责。
优秀与一般的组织成员的区别:主动性、责任心、全局观。
全局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能够从整体上定位本职工作
2.善用组织整体力量做好本职工作
3.通过为公的服务获得私利的满足
s��z|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