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共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作者: 镜花水月_1987 | 来源:发表于2019-08-29 09:10 被阅读0次
共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涉及孩子的某些方法总是自取其害:它们不但达不到我们的长期的目标,还在家里到处造成破坏。包括:恐吓、贿赂、许诺、挖苦、激烈的言辞、关于撒谎和偷窃的说教、关于礼貌的粗鲁的教训。

共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1恐吓:不端行为的邀请函

对孩子来说,恐吓会刺激他们重复做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当孩子被告知:“如果你再做这件事......”,这个时候他听不到如果你三个字,他听到的只是“再做这件事”有时他会把这句话理解为:妈妈希望我再做一次,要不她会失望的。

这样的警告----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很合理。对于孩子而言不但无用,后果更糟糕。孩子肯定会再犯那些让人讨厌的行为。

警告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如果他有一点点自尊的话,他就会再次违纪,以此向别人展示他不惧怕任何挑战。这是我们父母所没有想到的。

5岁小男孩不停的向家里的窗户玻璃上扔球,多次警告依然无效。他的爸爸说:“如果你再把球扔到窗户上,我会把你打得眼冒金星,我保证。”

一分钟后,一阵玻璃破碎的声音告诉孩子的爸爸一系列的威胁、保证以及不端行为之后,后果显而易见。除非孩子很温顺,否则,对于这样的警告,他的回答是重复被禁止的事情。

这是父母常用的恐吓的后果。我们再来看看父母经常用的贿赂的方法。

共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02贿赂:

重新思考一下“如果......那么”的谬误

“如果你对你弟弟好,我会带你去看电影。”

“如果你不再尿床,过节我就会送你一辆自行车。”

“如果你做完作业,我就会怎样。”

这种“如果......那么”的方法可能偶尔会激励孩子为了眼前的目标努力,但是很少会鼓励孩子一直努力下去,甚至从来不会。

我们的每一句话传达给孩子的信息都是对他们能不能变好的能力的怀疑。“如果你学会这首诗”意思是说“我们不确定你能。”

对于这种用来贿赂的奖赏还有几个道德上的反对理由。有些孩子会故意犯错,好让父母为了让他们变好而提供奖赏。

这样的推理可能会很快导致讨价还价和勒索,甚至为了你跟他的“好的”行为交换,他对奖赏和利益的要求会日益增长。这样的行为是我们很多家长多头疼的。

如果奖赏没有事先通知,如果是一个惊喜,如果代表承认和感激,这样的奖赏才会非常有益,非常让人开心。

共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03许诺:为什么不切实际的期望会给每个人带来焦虑

为什么要禁止许诺呢?

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当父母用许诺来强调他们说的话的意思时,就无异于承认那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

但是因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意外,如果发生意外孩子就会觉得受到欺骗,会认为父母不能信任。相信父母们都很熟悉这句不留情面的抱怨---“但是你保证过的!”

父母们也不应该要求孩子为将来的好行为,或者停止过去的不端行为作出保证。如果孩子作出保证,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就等于她在银行签了一张没有户头的支票。我们不应该鼓励这种欺骗性的行为。

04 挖苦:学习的严重障碍

“同一件事我究竟要重复多少次才行?你是聋了吗?要不你怎么听不进去?”

“你以为你什么都知道啊?”

“你还以为你很聪明呢!”

这样的父母甚至意识不到这样的话是人身攻击,只会导致孩子的反击,这样对话对沟通是一种障碍只会惹得孩子专注于报复的幻想中。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有难堪的挖苦和严厉的陈词滥调。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不应该贬低孩子的形象,不管是他在自己的眼中形象,还是他在同龄人眼中的形象。

05 权威需要简短:少说更有效

孩子们很讨厌父母的长篇大论的言辞。

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学习回应孩子的经济的方法,这样,小事故才不会变成大灾难。

八岁的小可:妈妈,你知不知道初中是浪漫的学校?

妈妈:哦?

小可:是的,男孩和女孩总是在参加社团。

妈妈:所以你很渴望上初中?

小可:嗯,是的!

妈妈没有像以前那样长篇大论,而陷入母女的辩论中,导致情绪败坏。而是读出了女儿的愿望。有时候一句幽默常常抵得上千言万语。

孩子说:“妈妈,至少做对一次事情行不行,把水果放到冰箱里。”

妈妈:“我做对了一件事,我生了你。”“现在,帮我把水果放进冰箱里。”孩子笑呵呵的过来帮忙。妈妈用幽默而简短的话表达了她的权威。同时孩子也会习得父母用幽默简短的话来消除失望和愤怒的。

权威需要简短和选择性的沉默

7岁的小杰弄伤了腿,当时并没有妨碍他参加当晚的聚会。第二天早上,他说:“我不能去上学了,我腿受伤了。”她的妈妈很想说:“你昨天晚上还参加了聚会,你就能去上学。”但是她没有说出来,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沉默是的气氛很沉闷,几分钟后:

小杰:“你觉得我该去上学吗?”

妈妈:“你对此感到迷惑?”

小杰:“是的。”

小杰边说边赶紧穿衣服。小杰的妈妈用沉默帮助小杰自己做出了决定,他自己一定想到了能参加昨天晚上的宴会就一定能去上学。如果这一点是妈妈说出来的他可能会争辩,然后两个人都可能会很不高兴。

共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06 对待谎言的策略:学会怎样才能不助长谎言。

孩子撒谎时,父母会非常生气,特别是当谎言很明显,

被激发的谎言:父母不应该问那些可能导致孩子防御性撒谎的问题。孩子讨厌被父母质问,特别是当他们怀疑父母已经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他们厌恶那些设圈套的问题,厌恶他们在笨拙的谎言和尴尬的坦白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一个妈妈一边看着脏乱的房间,一边问:“我让你打扫房间,你有没有扫?”或者知道了女儿今天没有去上学,还继续问:“我看到你的房间还没有打扫”,或者“我们听说你今天逃学了。”

为什么孩子会撒谎?他们撒谎有时是因为他们不被允许说出真相。如果我们希望教育孩子诚实的品德,那么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既要听让人愉快的真话,也要听让人不高兴的真话。

如果要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保持诚实的品质,就一定不能鼓励他们隐瞒自己的想法,不管这些想法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矛盾的。

当说真话会受到惩罚时,孩子会用说谎来自卫。有时他们说谎,是为了用幻想来弥补自己在现实中的不足。谎言能告诉你孩子关于恐惧和希望的真相。

对谎言的励志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对它真实的意图表示理解,而不是否定它的意图或者指责说谎的人。从谎言中获得的信息可以帮助孩子分辨现实和希望之间的区别。

一个小男孩他告诉自己的爸爸说,他看到了一个人,长的像楼房一样高。他的爸爸没有否定儿子的感觉,而是承认了他的感觉:“哦,那你一定见到了一个非常高大的人,一个巨人,一个巨无霸!”

01对不诚实的处理:预防胜过调查跑。

对于谎言的策略很清楚:一方面我们不应该扮演检察官的角色,不应该要求孩子坦白,不应该夸大事实把事态弄大。另一方面,说话不要拐弯,要说真话。

当我们发现孩子从图书馆借的书已经过期时,我们不应该问:“你把书还到图书馆了吗?你确定?那么它怎么还在你的桌子?”我们应该直接说:“我看到你的图书馆借书已经过期了。”

共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一个孩子数学考试不及格,接到这个消息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和孩子交谈。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数学老师告诉我们你没通过考试,我们很担心,不知道怎么帮助你。”

简而言之,我们不能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我们不能有意制造让孩子撒谎的机会。当孩子撒谎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表现出歇斯底里,不应该充满说教,而是要切合实际,就事论事。我们希望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

父母防止孩子撒谎的另一个方法就是避免问“为什么”。对孩子来说“为什么”就意味着父母不赞成、失望、不高兴,从而引出过去受责备的回忆。即使一句简简单单的“你为什么这么做?”都可能让孩子想成“为什么你会做那么愚蠢的事呢?”

不要问那些没有答案的反问句,我们应该做出带有同情的陈述:

“如果你能和伙伴分享,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有些事情很难记得。”

“你迟到时我很担心。”

“你能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来让你的工作有条理一些呢?”

02偷窃:懂得所有权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小孩子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家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当这种行为被发现之后,可以引导孩子有尊严地走上正直的道路,要平静而威严地告诉他或她:“玩具不是你的,应该还回去。”或者说:“我知道你希望留下这个玩具,但是吉米希望拿回去。”

当孩子“偷”糖果,把糖果放进自己的口袋里时,最好的方法是不动声色地对他说:“你希望糖果留在你的左口袋里,但是它必须被放回到架子上去。”如果孩子拒绝这么做,我们可以把糖果从他口袋里拿出来,说:“糖果是商店的,它应该留在商店。”

如果你确定孩子从你那里拿了钱,最好不要用提问的方式问这件事,而是告诉他:“你从我的皮夹里拿的钱,我希望你还给我。”当钱被还回来时,我们应该跟孩子说:“如果你需要钱,可以问我要,我们可以商量的。”

如果孩子否认拿了钱,我们不要和孩子争论,也不要恳求坦白,我们应该说:“你知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必须把钱还回来。”如果孩子如果钱已经花了,那么谈话的内容应该集中在赔偿的方式上,比如做家务,或者在零花钱当中扣。

不要把孩子叫做小偷或者说谎的孩子,或者预言一个不好的结局,这非常重要。问孩子:“那你为什么这么做?”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动机,在“为什么”的压力下,只能导致另外一个谎话。

向孩子指出你希望他或者她能跟你商量钱的需要会有用得多:“我很失望你没有告诉我需要用钱”。或者这么说:“如果你需要钱,过来告诉我,我们会想办法的。”

再比如当孩子偷吃了饼干,而他的脸上还残留着饼干渣滓。

所以规则就是:当我们知道答案时,不需要提问。开诚布公地说出来会更好。我们只要说“你吃了饼干,我已经告诉过你不要吃。”例如:最后的那句话包含着适当的、合理的训诫,它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并且唤起他想弥补过程的责任感。

不能用粗鲁方式教育孩子懂礼貌:培养礼貌的方法

礼貌既是品质特征,也是社交技巧,孩子可以通过对有礼貌的父母同化、模仿来学会礼貌举止。所以在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时,父母必须要有礼貌。

当孩子打断大人们的谈话时,大人通常会生气地说:“不要无礼,打断别人的谈话是很不礼貌的”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时,不能用粗鲁的方式,可能这么说会好一点:“我希望能把话说完。”

说孩子不礼貌不会有好的效果,和父母的愿望相反,这不会让他们变得懂礼貌起来。而且这样做的危险是孩子会接受我们的评价,然后把它视为对自己的看法的一部分。

一旦他们认为自己是无礼的,他们就会一直以这种形象生活下去。对无礼的孩子来说,行为粗鲁是很自然的事情。要想更好一点的效果,大人必须使用简单的、有礼貌的语句。

共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总结:在孩子成长的岁月中,如何处理他们的谎言、偷窃,以及其他一系列错误行为,每一个父母都曾为难、困惑过。威胁、贿赂、许诺、挖苦、粗鲁都不是答案。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清楚地表达出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不要问那些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待孩子时,要尊重他们,就像我们希望他们尊重我们那样。这种处理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既充满关爱,又不失权威,并且能够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eb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