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一段父母讨论小组的话
组长:假设现在是一个早晨,一切事情都好像乱套了:电话铃响了,孩子在哭,在你发现之前,面包也烤焦了,这时你的配偶看着烤面包机说:“天哪,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烤面包?”你怎么回答?
A:我会把烤面包扔到他脸上!
B:我会说:“你自己烤你那该死的面包吧!”
C:我会很伤心,会气哭。
组长:你配偶的话让你对他或她怎么想?
父母:气愤,憎恨,不满。
组长:你介不介意重新烤一炉面包?
A:除非我下点毒药进去。
组长:你觉得这一天会怎样?
A:整天的心情都会被破坏了!
组长:假设同样的情形:面包烤焦了,但你的配偶看着整件事情,然后说:“哎呀,亲爱的,对你来说这真是一个倒霉的早晨:孩子,电话,现在又轮到面包。”
B:我会感觉很愉快。
C:我会很开心,会拥抱他,亲吻他。
组长:为什么?孩子还是在哭啊,面包还是一样烤焦了啊。
父母:那没关系。
组长:是什么原因让你们感觉不同?
A:你没有被批评,你会很感激。
组长:你会有怎样的一天呢?
C:开心、欢快的一天。
组长:现在给你们第三个场景:你们的配偶看到面包烤焦了,平静地对你说:“亲爱的,让我来向你展示一下如何烤面包吧。”
B:噢,不,那比第一个还糟糕,让我觉得自己很蠢。
组长: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烤面包事件的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如何应用在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中。
A: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总是对孩子说:“你已经长大了,该懂得这个了,该懂得那个了。”这一定让我的孩子很生气,而通常他也确实很生气。
B:我总是对我的女儿说:“让我来做给你看,做这个做那个。”
C:我总是批评,都习惯了,因此对我来说也是很自然的事,而我说的那些话正是当我还是小孩子时我妈妈对我说的话,我为此很恨她。我从来没有做对过一件事,她总是让我一遍遍地做。
组长:现在你发现你自己对你的女儿说同样的话?
C:是的,我根本不喜欢这样说,我那么说时也讨厌自己。
组长:现在,我们看看从烤面包事件中能学到什么。当我们对心爱的人有了不好的感觉时,如何才能帮助我们改变这种感觉呢?
B:有人能够理解你。
C:不责怪你。
A:不用告诉你如何改进。
――摘自吉诺特的《对待孩子的集体精神疗法》
案例分析:这篇短文说明了语言的力量,它能够产生敌意,也能够制造快乐。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我们的反应(语言或情绪)能够对我们的家庭气氛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
案例二
七岁的艾丽丝打算下午和他的朋友李一起玩,但是,她突然想起来,这个下午她所在的女童子军小队有活动,她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妈妈:你很失望吧,你很想今天下午和李一起玩。
艾丽丝:是的,为什么童子军不能在另一天活动呢?
艾丽丝止住了眼泪,她给李打电话,约了其他时间,然后去换衣服,准备去参加童子军活动。
艾丽丝的妈妈对女儿的失望的理解和同情,帮助艾丽丝处理了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冲突和失望。她同情并理解艾丽丝的感觉,真实地反映了艾丽丝的愿望,她并没有轻视这件事情。
如果艾丽丝的妈妈这样回应艾丽丝的情绪呢?――
“这有什么好激动的!你可以改天和李玩,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唔,你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
“你明知道星期三是童子军活动日,怎么还打算跟朋友玩呢?”
案例分析: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如果孩子的行为需要纠正,那也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因为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
案例三
我们对一个忘了带走雨伞的客人会说什么?你会不会追上去说:“你怎么回事?每次来我家都要落下什么东西,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你妹妹一样?她来我家时,总是很守规矩。你都四十四岁了,就不能长点儿记性吗?我不是跟在你后面捡东西的奴仆!我敢打赌,如果你的头不是长在肩膀上,你会把头都弄丢的!”我们不会对客人这样说话,我们会说:“这是您的伞,艾丽丝。”也不会再加上一句:“你总是不注意。”
案例分析:如果我们想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该从何处开始呢?可以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反应。这些语言,其实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在跟客人和陌生人交谈时就是使用那样的语言。那种语言,很照顾别人的感受,而不是随意对别人的行为进行批评。如果父母学会了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和孩子沟通的效果一定会好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