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觉察到自己在工作截至日期前拖延时有种特别的情绪。
拖延症很普遍,也从小到大伴随着我和我身边的许多朋友,所以我不认为那是多大的事情,也很少想着去改变,毕竟有时候发现拖延症可以激发出更高的效率更出众的表现。
所以,虽然理智上都承认拖延症不好,要改,可是没有去深究过为何拖延,以及如何克服拖延症。
但是,最近我发现自己在一些工作截至日期到达之前,有种特别的感觉,就是好像我是个局外人,看着旁边另外一个自己一方面在清醒地意识到这个事情不能拖延必须马上去做,另外一方面同时又磨磨蹭蹭在做些不重要不紧急的小事,似乎有意无意地拖拉着。非要等到实在等不了了甚至超时了然后才奋起直追拼命赶进度,最后折磨得自己精疲力尽。
作为旁观者的我,可以看到彼时的那个局中人的我正焦头烂额地看着时间一点点的流淌,甚至有时候还特地打开了时间表在看,可是就是不行动。然后我就奇怪了,为何我明明知道着急,也正好有空,却就是不肯去做那件逐渐开始变得越来越迫在眉睫的事情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家陪娃,碰到了一件小事。
当时三岁的孩子说了一句:我要尿尿。往常我二话不说就把小马桶拿过来,然后给他脱裤子尿尿。那天我正好手头上在忙另外一个事情,不方面马上帮他拿来马桶,就大声说:快去马桶那边脱裤子尿尿。
结果孩子竟然叛逆起来,说:“不要自己尿尿,我就要你给我拿”。然后,很明显他已经有点憋不住了,两条腿都夹起来走路了,可是就是不肯去尿。
其实他早学会自己脱裤子穿裤子了,可是我习惯了代办。即使有时候他开心的时候自己去尿尿,我也会夸奖,但是更多时候为了省事,或者爬他尿洒在地上,所以总是帮他拿马桶和脱穿裤子。
然后我开始凶他,“快点去尿,要不然肚子难受,或者尿裤子了怎么办?” 结果他一边露出难受的样子,一边嘴巴还犟着说:“不去就不去,我要你给我拿马桶”。
我气急败坏地扔掉手上的东西,跑过去要给他拿马桶的时候,他还是憋不住尿湿裤子了,然后还没有等我训他,他就一边哭一边捶我怪我。
那个场景,我当时有点懵了。为何那么眼熟呢?我自己在明明知道工作任务变得紧急之前却拖延着不做,是不是有点像眼前这个憋着尿跟我对着干的熊孩子呢?
看着奔溃大哭的孩子,我想起来了一句话: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一种情绪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心理需求,而每一个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身体都有记忆。
我的孩子在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面前,忽然被妈妈命令着自己去做一件紧急而不熟练的事情,内心本能是抗拒的,然后要撒娇或叛逆的心态更让他不肯去做那个紧急的事情(自己去尿尿)。
我多年来一直被妈妈批评是家里最叛逆的孩子,任何事情都和她对着干,或者不听她的劝。其实长大以后的我,很多时候已经意识到妈妈的唠叨或者要求是正确的,可是我就故意不肯去执行,或者有意无意地拖延着不做。
现在想起来,可能是因为从小到大和妈妈相处的时间太少,甚至曾经在小学日记还自怜自艾的写着自己好像是一个孤儿;也有可能即使妈妈在身边的时候,说话的口气总是毋庸置疑的命令和重复性的唠叨,而那个时候已经进入青春期叛逆的我就开始了“对着干”的相处模式。
长期下来,所有正确的该做的事情(即使不是来自妈妈,也是来自权威或者主流声音),都被我拖延下来了。
其实,没有人可以改变原生家庭,却有许多智慧的人可以修复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创伤。首先是要明白,小时候,我们的依附对象都是父母,尤其是妈妈,她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生命来源。可是,妈妈原来并不是那么完美,她是有瑕疵、有缺点的,有时候她们只看得到自己的需求,完全看不见身为孩子的我们的需要。甚至有时候会发现她们并不爱我们,无法给予我们想要的安慰和支持。
事实上,每次叛逆或对父母愤怒和排斥的背后,有一颗充满渴望的心,渴望父母的爱和接受,渴望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因为这颗心从来被满足,才会有那么多难过和悲伤,才会用不自觉的叛逆反抗才表示自己的存在感。
原生家庭也好,亲密关系和情绪疏导也罢,只有清楚了根源,满足了心理和情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以及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长大以后的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对父母的希望和需要,放下那些批评的声音,接纳现状:我妈妈十几岁就成为孤儿,她没有得到应有的母爱,也就不懂得付出做父母的爱。她并不是故意这么对我,她要养活自己和孩子,也不懂如何做一个完美的妈妈。但是,即使只是给我生命这个事情,已经是她给我的最大礼物了。
试着和妈妈和解,如果做不到,至少要和自己和解。告诉自己:我已经长大了,我有能力对自己负责,我可以给自己力量和支持,我可以陪伴我自己,去疗愈内在受伤的小孩。
如月
2020-4-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