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1日,我在潜能营里找到了你们,默默加了你们好友,组了这个小群。
part1 兴冲冲地期待
依照我的性子,不会过多讨论,也不擅长群体决策。所以当我看到加你们时的反馈,我就明白:我遇到了一群和我一样有自己成长轨迹,却不喜欢群体性表达的人。因为那天晚上,从大家简短字数的打招呼方式就发现了,没有人在一个生疏的环境下还能保持自来熟。
那天晚上我发过红包,红包不多只有5元,但后来仍旧收到了余款回账。我想,也许因为大家依旧陌生,所以连红包也不好意思领吧,若真是这样,哈哈,和我也很像。
在我小窗你们时,很多次被问到这个群用来干嘛的;我说:我是为你们服务的,不过如果能一起搞出事情来,就更好了。
所以那天晚上之后,我想到了写一封信给你们,希望能通过分享自己的三节课领悟,慢慢和你们拉近距离,慢慢一起去实践课里的内容。
但随后我发现,不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教育培训等等,你们所具备的经验和能力,远远在我之上。所以若单纯依靠我的观察,以践行、听课结果来开展话题,我心里很没有底。我想也正是这种忐忑与不确定,才让我一直拖延到现在。
所以我想,第一篇破冰的内容,是否应该先从彼此熟悉开始?
这时候我才发现:我居然说不出来一点点对你们的印象!连熟悉你们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奢望有深入的交流呢?
part2 试着走近一点
看到班委群里有小伙伴建议:把组员的朋友圈翻一遍,增进熟悉度。
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粗略看了没多久,就惊讶地发现:能来到一个圈子里玩耍的小伙伴,果然是更大概率的同频者!
HELEN,在第一次整理群聊天记录统计活跃度的时候,发现这个名字的聊天内容其实不很多。对于这个名字还是有一些印象的。在我建群后的第二天下午,你领了红包,然后发了句“组长威武”还附赠了“一朵玫瑰花”。我看到这句回复时已经是好久后的事情了,一直在犹豫如何回应,结果越犹豫,越容易错过最佳回复时机。
互联网聊天最让我纠结的一点也在这里,回复及时恰当,少则增进感情,多则神交面基;但若回复不及时不合适,一段可能性便因为自己的延迟,变得再无可能。
但翻看朋友圈后才发现,最近一篇转载的文章是大叔3月13日所写的《请放下你心中的妄念》,并配字:“放下心中妄念,你敢吗?”最初看到这句,其实不很理解,我只知道,放下执念,也许真的需要很大勇气。但为什么你要这么说?你的心里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挣扎?是否和过去的自己有类似的经历?我不知道,但很想知道。
“榴莲忘返”是个对我很有吸引力的名字,因为榴莲,是妈妈极爱吃的水果,没有之一。在我还没来及发出自我介绍前,你主动发来三个字“组长好”。这三个字,让我心里一阵感激。我很清楚这样的“组长”是一种什么身份,又是如何划分而来,换做自己是组员,“未当真”也许才是常态。
接着,你又说起我们在地域上的相近,让面基的可能性也更大了一些。然后是考研,是专业,是工作方向...虽然聊得不多,但“榴莲忘返”,已经是小组里与我互动最多的人,已经让我忘返。要不是想更偏重小组互动,我一定会与你继续聊下去。因为,真的有共同语言啊。
袁婷,最初加你,我看到了很可爱的表情,看到你会怕我“组长”难做,解释给我“顾及不来,没爬楼”的原因。我已经很感激。后来打破这份陌生感,是因为你领了红包,然后道了感谢和晚安。这就已经让我暖心太多了。朋友圈里一番看,才明白原来你和“龙兄团队”如此地近,难怪这么同频是不是?同在一个圈子,连思想和心态都如此近,所以才有了这种“黑天鹅”般的偶遇,是不是?
苏运,其实很抱歉最初加上你之后,没顾得聊天互动,就跑去加别的组员了。但还是对你第一句“找到组织了”印象深刻。和那句“组长好”一样,一个简单的词,简单的认可,都足以给我继续写这封信的动力。
“学习,培训,超级个体,暖心妈妈”,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个特别积极阳光,特别有爱的大姐姐形象。果然,暂且不知“IP”的潜能是否已经被挖掘出来,但朋友圈里看到的文字,感受到的态度,也让我明白:又一个同频的朋友在这里。这样,够了。
“花栗子”,一个爱旅行,会烧瓷,上过BM自我管理训练营的菇凉,我在想:为什么当初没有在BM结缘呢?也许时间的沉淀作用确实能慢慢将同频的伙伴聚拢在一起,该遇见的,一个也跑不掉。哦对了,你说你也不擅长在人多的地方讲话,但无比感激,你给了我们的口号:“搞事情”!
田开心,读书,生活,朋友圈也是干干净净,接地气,没有复杂的文案,没有奇奇怪怪的引导链接,我看到了一个生活中的真实的人。你说最近有些忙,我理解。然后你加了句“忙好赔罪”,让我瞬间觉得“这个小组”的调性其实蛮相合的。于是又在心里默默感激了一遍。
陈胜,看了你的朋友圈我明白了你为什么会来潜能营:看你5月9日的一条动态“凡是能成的都是经营时间的高手,时间都是切割来用的!”能将生活中的场景观察记录,并发出这样的感慨,怎么可能不具备潜力,怎么可能不懂得为自己投资、促进自己事业成长呢?
10人中本来还有一位是“大咖'(颜敏姐),知道她平时真的很忙,我就没有把她拉进来;还有一位到现在还没有加上。
不过在这个八个人的小圈子里,我终于了解了你们,终于放下了一颗心:我们不是零散的,而是同频甚至有深入交流的机会的。这样,时间反而是催化剂。不急,两个月,慢慢来。
part3 我的成长之路
为什么那么在意同频?为什么那么在意相似的思想和行动?
答案是:因为我就是因为这些成长起来的。
2月份的BM算是一个起点,终点在哪里,我不知道。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线上训练营,但参加过那一次,我就明白这种圈子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很庆幸在那期间加了很多好朋友,之后的一个多月其实并没有很深入地交流过,但其中“宇”给了我进入大叔后宫的机会;认识了蓝雨轩姐姐,color姐,韩姐姐...她们不断给我反馈,给我鼓励,不断在我懈怠、想要放弃、甚至想要拖延的时候,给我力量。
这些人就像是我生命中一个个黑天鹅,不断给我惊喜,不断带给我我想象不到的结果。正是这些不确定,让我开始过上了“认真生活,认真做事,有所期待,又不强求”的状态。因为我知道惊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因为我知道我的变化一定会来源于身边、来源于过去的某个不经意。所以我没有办法不认真对待这些“偶然链接”。
也是从BM开始,我突然明白什么是“创造价值”,为什么要如此近乎“疯狂地提供价值”给他人,因为这就是一个无形的手,是能够叠加给自己能量的;因为这才是这个“链接社会”的本质啊!
过去的自己就是在自己的圈子里思考如何学习,如何更进一步,从来不会花费如此多的心力去思考如何做才能对他人有价值。现在想想,如果自己连“对他人有用”都做不到,那么自己能创造的意义究竟还能有多少?自己真的是在创造意义,还是在消耗价值?!
所以我无比相信这种优秀者同在,同频者同行的状态的巨大作用,我认为这就是“正确的事情”之一。所以既然已经有了“制造幸运”的机会,若让它从自己手中溜走,我不是傻么。
所以亲爱的“潜能战斗机”的伙伴们,我无比幸运遇到了你们。小群里的活跃度也许不是根据发言量来考量,我也无法保证每天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其中,但我明白:链接与深入,永远是改变的前提,永远是下一步幸运的触发基础。
所以,不着急,我们慢慢来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