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春卷
成授昌
从正月开始,我们家都要在春天包几次春卷。
包春卷,讲究的是做馅,一般用肉丝配韭菜黄。单说那肉丝,要肩肉,切成小丝段,炒出来才嫩,说是肥瘦各半,其实肥的倒可以多一点,这样油水多,吃起来滋润,韭菜黄则要切成半寸长的段子。下锅了,韭菜黄先下锅简单炒一下,半生,不要熟,盛起来备用,然后大火爆炒肉丝,生姜大葱要多放,酱油红过之后,可以适当多一点卤,过一下放韭菜黄,烩过。之后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芡粉,加上芡粉整个汤汁就稠厚了,馅这就做好了,冷着备用。
有一年,天特别冷,买不到韭菜黄,记得,我们家就用大蒜代替。洗好的大蒜,用钩被针顺着大蒜茎叶划,把大蒜茎和叶子划成一条一条细丝,很像韭菜黄的叶子,然后切开和肉丝做馅。那大蒜茎里一层一层黄黄的内皮,很像韭黄,味道也很好,可以以假乱真的。
家乡人包春卷,皮子是买的。一到年脚下,街头上就新摆了许多做春卷皮子的小摊,一个小小的煤炉,阴阴的火上放一块破铁锅片子,锅板擦得油亮油亮的。旁边一个小方凳子,上有一盏防风小油灯,一个竹挽子里湿毛巾包着的一摞做好的春卷皮子。小方凳子下面有一个匹缸,里面是面粉和好的“餻”。
看人家做春卷皮子是一件有趣而神奇的事。只见做的人坐在小凳子上,一只手有一团和好的软面团粘在手掌心里,由于面团止不住往下淌,于是那人的手就不住从下往上兜,一甩,面团就向上回到手心里,马上又往下淌了,于是再甩,再淌,再甩。就在淌着、甩着的间隙,做皮子的人就把手里的面团贴锅板上,轻轻的滋一下,一转,一个圆圆的白色的皮子就粘在锅板上了。面团手马上收回,回到原来的样子,淌着、甩着。另一只手则开始接着做,把皮子慢慢揭开,反过来再在锅板上蹭一下,离开锅板,一张做好的皮子就放到手边做好的皮子堆上去了。做皮子讲究薄,没有漏眼,大小一致,做好不易。
看着这一切,那时孩子的心里有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那面团不能离开手?为什么那面团不能硬一些拿手里?为什么拿面团掉不下来?为什么用破锅板?……而这一切无人作答,一个个问号总是随着做春卷皮子引发的兴奋而淹没。
看着,正好排队,买到皮子,论斤称,买好后立即用湿毛巾包好,放篮子里回家。
包春卷最热闹,一家人,大人动手,孩子围着,说着笑着的。捧出装馅的大碗,这时馅已经稠厚了,搛起一筷子,放皮子上,然后就包、卷。一般刚买的皮子滋润,春卷包好封口好粘,如果皮子干了,就要用手指沾水,弄湿皮子的边皮,然后就好粘了。一会儿,小箩筛里就放了一排一排的包好的春卷了,白白的胖胖的,煞是可爱。记得孩子们就你一句,我一句的编顺口溜:“两头扁嘴四方方,天下美味肚里藏,往日白胖大小子,油锅一下就变黄。”这就有谜语的味道了。
果真下了油锅,那春卷确是变了样子,油黄晶亮。刚出锅特烫,稍待,咬一口,肉丝韭黄裹了汤汁就进了嘴里。外面皮子脆生生的,内面肉馅绵软软的,老小皆宜,又由于有韭黄,那是春天的新鲜菜,所以大家喜欢。
现在,很难看到做春卷皮子的摊子了,现在的孩子再也看不到那神奇的做皮子的过程了。家家也不烦神自己包了,超市有卖。一年四季,你想了,去买,小盒子包装,冷藏保鲜,开袋下锅,各色馅的都有,那叫一个方便。不过现在每每吃春卷,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
其实,春卷,包进去春意,才能吃到春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