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姆斯·E.瑞安,本书是作家在毕业典礼上对于学生的演讲。
成年之后,我们的好奇心好像退出了我们生活,我们不再对事物感到了好奇,只是一味的遵循着经验尝试在进行着自己的行动。
这让我们日渐区域平凡,如果,想让生活变得不一样,我们应该学会不断的提问,保持我们的好奇,可以让拓展我们的认知,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对世界的探寻,这本书籍讲的就是如何对日常提问。
作为演讲来说,全书就像作者说的一样长的让人厌烦,但是对于一个关于提问的书籍而言,它是恰到好处的,阅读本书,会发现提出关键的问题,往往能更好的解决我们觉得从前觉得很难的问题,也可以不断拓展我们生活知识领域,至少,让我们知道有些事情原来是如此的有趣。
本书一共五个章节,163页,阅读不会消耗太多的时间。
在书里作者告诉我。
第一,在接触一个信息的时候,不要之凭借自己的臆想就给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下定论,当我们听说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的时候,应该先安静的聆听对方的讲述,然后找出其中残缺的信息,对讲述者提出问题,提出需要完善信息的要求,获得的信息越多越全面,在推论的时候就能越准确。
了解哪些不知道的,补充哪些不全面的,哪怕最后我们仍旧不赞同,但能够理解对方拥有这个观点的原因。
第二,永远保持我们的好奇心是,伟大的发现往往来自于对寻常事物的好奇,成人往往缺失好奇,我们被教导的不去追根问底,并且不再奇怪那些日常的事情,所有伟大的发现,其实源自于对于日常的好奇,我们不能成为伟大的人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需要保持好奇心。
在司空见惯的日常里,多多对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东西是这样的,这可以拓展我们知识,让我们的知道的更多。
第三,在某些时候关键是要坐下来谈一谈,不要只接受自己想要的信息,多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破解极端的思想形成,人们当然会有不同的观点,在争执不下的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不妨退一步,找一找争论的焦点之外的共同点,在某个一共同点上达成共识。
想要促成某件事情,不是关注焦点,一定要让对方接受自己,而是寻找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关键点是行动,不是观望和争执。
第四,帮助他人,我们帮助他人当然有自己的目的,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应该让别人觉得你是在帮助,而不是在施舍对方。
提出帮助的时候,应该问一下,“我能做什么,你需要我做什么。”聆听对方需求,征求对方需要自己应该做什么,和自己能做的部分,可以让我们给予的帮助更贴近对方的需求,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强加自以为是帮助。
第五,筛选信息,寻找重点,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是最关键的,听到信息的时候我们要进行筛选,那些有用的,最关键的核心的问题的,你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有时间,我很推荐你去阅读一下这本书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