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故事:
小丽是七年级学生。她聪明伶俐,热情活泼,喜欢参加各项社团活动,深受老师和同学喜爱。有一天,班上一女同学轻蔑地对她说:“靠阿谀奉承得来的表扬,有啥了不起!”小丽很难过,反驳道:“你在哪里听到我阿谀奉承了?请你举例为证!”女同学被小丽质疑得哑口无言。但也就是从那以后,小丽发现班上很多女生都不跟她玩了。她知道自己遭到了孤立,受到了关系欺凌,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回家向父母诉说委屈。此时,小丽的父母该怎么办呢?
钟杰老师观点: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朋辈关系大于亲子关系。一旦朋辈之间出了问题,学生的心态就很难平和,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症状。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诉求,及时向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将孩子从人际关系的泥淖之中解救出来。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一、关注孩子情绪。当孩子回家向父母讲述自己在学校遭到同学孤立排挤时,千万别轻描淡写地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不惹别人,别人怎么会惹你?事实上,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有些时候,就是一个巴掌拍出来的事。此时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可以这样说,你现在心里很不开心,是吧?你需要我怎么帮你呢?关注孩子情绪,并稳稳地接住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强大的外部支持,孩子的心里才会有强烈的安全感。
二、提出解决方案。孩子的情绪得到安抚之后,家长就要给孩子提出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不能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不能只是正面的,还需要负面的。比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1.向老师反映;2.直接打回来;3.父母出面解决;4.自行消化;5.不屑理睬等等。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当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供自己选择。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成长的过程。家长大可不必回避负面的解决方案,孩子心中有数,家长把控有度,负面就会变成正面的成长元素。
三、表明积极态度。孩子做选择时,家长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不管选择哪一种解决方式,只要不损人不害己,父母都尊重且支持。我们常说,尊重孩子的感受比什么都强,但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思考问题缺乏理性。因此,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选择进行严格把关。孩子选择了积极的解决方式,父母要进行肯定和赞扬。孩子选择了消极的解决方式,父母不必否定和责备,而是要从利弊角度分析,提醒孩子在维权的同时,规避新的风险。
四、抒发内心情感。解决方案制定之后,孩子的心情也因得到了父母的关注而好转。这个时候,父母还要真诚地告知孩子:父母永远都是为孩子挡暗箭的人,不管孩子遇到多大的困难,父母都在旁边为其助力。孩子听到父母的真情告白,内心既高兴又满足,亲子关系越发的亲密健康。
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与助力,他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强大,应对人生困境的能力也会提升。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内心一生都会充满安全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