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故事〗春节前的某一天,因为两个孩子(3岁一个,1岁一个)随地乱丢零食,我坐在床边批评他们,面对我的说教,他们同时眉头一皱,牙齿一个内扣的舌尖前音,夹着一股不耐烦的“嘶……”,甩给我一模一样两个的表情。这个声音和表情给我带来的反应是剧烈的,因为我难以置信这个令人生厌的样子怎么会出现在两个花一样干净的孩子脸上。而孩子的表现和我的强烈反应恰恰被先生看在眼里,他淡定的说了一句,“和你一模一样”。
当我认真反思这种结果时,我发现我和爸爸平时在不耐烦的时候就这样表达不满。今天孩子身上的一切,正是复制了我的原生家庭在情绪表达方面的不足。我庆幸自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感谢孩子给我提供了这面镜子,警醒了我。此后的日子里,我特别留意了自己问题,当心里烦躁或者疲惫时,我会告诉孩子“妈妈上了一天班,现在很累”,“妈妈有点伤心”,“你刚才的表现妈妈很不高兴”,三岁的儿子也会告诉我,“妈妈,我伤心了”,“妈妈,我不高兴”。同时,我用委婉且玩笑的口气和爸爸沟通,年近60的父亲似乎也是第一次意识到他身上的问题。我们大人以身作则,孩子似乎也忘记了那个微表情了。
〖反思〗今天我才发现,自己之所以有上述表现,是因为我的情绪能力较低,情绪词汇不够丰富,所以不耐烦时我会以一个“表情+声音”代替语言沟通,孩子也受我影响,学着我的方式去表达他们的不耐烦。今后生活中,要平和心态,首先认知自身的情绪,用合理、恰当的情绪词汇有效输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去观察、体察孩子的情绪,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去影响家人。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认知自身情绪并加以管理,做到心平气和和家人、孩子沟通。
〖行动〗
1. 每日收集10个情绪方面的词语,打印出来贴在家里,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加以运用。
2. 认知自身的情绪,在要发脾气时默数30秒,想想是什么原因,有没有必要。
3. 每晚睡前反思当天情绪管理的效果,并记录在备忘录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