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课间,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不到一年的时间,能看到孩子们如此大的变化,作为老师,无疑是幸福的。也想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培养一年级孩子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在学校是怎么做的。
第一,建立班级图书角。
在入学前,我就和家长们商量了,每个孩子带一两本最喜欢的书来学校,建设咱们班的图书角。引导孩子“放在家里你能看到一本最好看的书,拿到学校去能看到五十二本最好看的书了”。同时也要用对待自己心爱之书的态度去爱惜他人的书。这样,在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就有书可看,也明白在教室里最该做的事就是阅读。
第二,用好公共图书馆。
第一周的周末作业我布置了:去玉门市图书馆,办一张借书证。孩子们疑惑地问我:“老师,图书馆在哪里?去那里干嘛?借书证是什么?怎么办呀?”只有一个孩子举手说“我知道图书馆。”去过一次后,有的孩子喜欢,有的不喜欢,都很正常。不喜欢图书馆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他感兴趣的图书。喜欢的孩子,是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或借阅图书。
第三:学完教材以点带面。
学完一篇课文,我会介绍作者相关的书籍,鼓励孩子们去图书馆借阅。一般说来,这个作者是他熟悉的,他会很愿意再看看别的作品。一年级说不上理解作者,了解背景,就是知道有这么个作家,有这么些书,发现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就多看看,不喜欢也没关系。
第四:班级共读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大多还不具备自主阅读能力,我在班上实行“每周一书”计划,即每周给孩子们讲一本书,讲完后再让孩子们去看。开学初讲好习惯系列,孩子们热情空前,爱得不行,每天都问我一遍“老师,今天讲好习惯吗?”书里的小细节他们比我还发现得快,对于故事的走向他们总有出乎我意料的构想。而每一本我讲过的书都会得到他们的厚爱,在那一段时间里被无数次“宠幸”。
第五:给足荣誉感。
谁为班级图书角捐赠了图书,“这是XXX同学分享给大家的书,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谢谢他/她!”谁答对了课外知识题,“你知道得真多!课外肯定看了不少书吧?”营造出“爱读书是人间正道”的舆论导向。
第六:吊胃口。
新书到了,我会请几个孩子帮我拿去办公室拆开,上课时提一提“新书可好看了,我看了特别喜欢”。孩子们问我要时,“我还没看完呢”。过几天,介绍一番再放进图书角,易读的书鼓励着看“这个故事好有趣啊”,难读的书激励着看“这本书可不是人人都能看懂的”,不管哪种,一下课必被哄抢而空。
第七:以身作则。
我要求孩子们看书的时候,自己也会拿一本书在讲台上看。他们会好奇地走过来瞧瞧我在看什么书,我也不赶他们,自顾自看。时间长了,他们会明白,在这个时间就该安静的看书。
第八:鼓励亲子共读。
每天的语文作业不多,我尽量在课堂上带孩子们完成,回家后能有更多的时间自主阅读、亲子共读。阅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们的积极配合,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带一年级孩子读书真的很幸福,我没有积累摘抄复述等要求,也没有规定要看什么书,只要孩子有兴趣愿意看就很好了。要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很容易,毕竟每个孩子天然地就有求知欲,有好奇心,只要大人引导得当,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小书虫”的可能。
接下来我还打算做的有:设立阅读墙,把每一张认真阅读的面孔留在墙上;故事妈妈进课堂,让会讲故事的家长参与进来;开展小组读书会,组内成员读书分享;用上阅读存折,鼓励爱看书的孩子来我这换更多的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