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最近很流行,成为年青人争相学习标榜的标签。为此专门有一本书《斜杠青年》讲述如何成为斜杠青年,作者知识丰富,内容写的很充实。值得一读。
什么是斜杠青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莱尼·普拉特,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杆”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名词出处
“斜杠青年”是一个新概念,来源于英文“Slash”,其概念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
社会意义
“斜杠青年”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进步的体现。这种进步使人类摆脱“工业革命”带来的限制和束缚,释放天性。
其实斜杠青年远非今日所有,想想古代历史上很多名人也都是属于斜杠青年的范畴比如:孔子教育家/游学家/思想家。再比如秦始皇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到了近现代毛泽东诗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等等
撤了这么多都是名人,和普通人很遥远。举个在平常不过的例子。以我为例,我是学平面设计的,假如我平面设计很厉害,同时我摄影不错,因为设计需要美术功底,画画恰巧不错。那么我的身份就是平面设计师/摄影师/绘画师。这边是斜杠青年。
怎么才算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的含义就是所擅长的专业学的非常不错拿得出手,在所属领域小有成就。除此之位,掌握了一门或者多门其他技能并且可以达到相对专业水平。
如何将自己快速打造成斜杠青年?
成为斜杠青年的前途是拥有一门不错的技能为前提。以我自身为例。我是平面设计出身,首先我要花费时间精力把本专业内容学好。学好本专业无非就是学生时代努力打基础,工作中不断打磨技能,提升精进。
10000小时法则,是说想要把一门技能提升到专业高水平需要付出10000小时以上的时间精力,转换为年大约五年的时间。10000小时的时间内要不断钻研学习找方法多思考,而非机械工作10000小时。
打磨好了第一技能之后方可进行第二技能开发。
开发第二技能也是需要方法的。以我为例。我是学平面设计的,第二技能倘若选择体育教育,入手相对就比较困难一些,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完全没有基础学科,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学习实践昂长,学起来也相对困难一些。
如果是以平面设计为基础延伸到其他相关领域就比较简单一些。
比如我喜欢摄影,摄影是需要美术功底的,平面设计也是需要美术功底的。两者相辅相成,有共性,都需要视觉上的美感。因为相通,学起来就比较简单了。每天投入一定时间,坚持一段时间收货进步会很大。
前文提到都需要美术基础,说明我是有绘画基础的,所以此时我拿起画笔画画,另外一项技能就产生了。
在继续延伸下去,动画设计、视频剪辑编排、新媒体、写作都可以被涵盖进去了。
当然所有的前提都要建立在你愿意喜欢的基础上,倘若是不喜欢,或者就想专注于一个领域,那更好,时代永远不会淘汰专注认真的人。
任何一项技能都不可能随随便便获得,必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刻意练习,有很多人会抱怨没有时间,下班之后会很累,根本无心也没有精力做这些东西。每天都活在重重的压力之下。
没有人要求谁必须去成为斜杠青年,愿意挤出时间付出的人终将会在未来多维度竞争的社会里获得更多。成为更顶尖的人群。
艺多不压身,斜杠青年至少听起来会很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