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诗经·国风·齐风·甫田

作者: beikerray119 | 来源:发表于2020-04-19 17:46 被阅读0次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国风·齐风·甫田

    贡献维护者 朝阳山人

    《国风·齐风·甫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有人认为这是写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头两章是写实,采用重章叠句形式直赋其事;第三章由实转虚,主人公出现了幻觉,似乎觉得丈夫突然归来,充分表现了诗的含蓄美。

    作品名称:国风·齐风·甫田

    作品别名:齐风·甫田

    创作年代:周代

    作品出处:《诗经》

    文学体裁:四言诗

    作品原文

    国风·齐风·甫田⑴

    无田甫田⑵,维莠骄骄⑶。无思远人⑷,劳心忉忉⑸。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⑹。无思远人,劳心怛怛⑺。

    婉兮娈兮⑻,总角丱兮⑼。未几见兮⑽,突而弁兮⑾。[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甫田:大块的田。

    ⑵无田(diàn):不要耕种。田,治理,耕治田地。

    ⑶莠(yǒu):杂草;狗尾草。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⑷远人:远方的人。

    ⑸忉(dāo)忉: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⑹桀(jié)桀:高高挺立的样子;茂盛的样子。

    ⑺怛(dá)怛:悲伤的样子。

    ⑻婉、娈:年少而美好的样子。《毛传》:“婉娈,少好貌。”

    ⑼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丱(ɡuàn):形容总角翘起之状。

    ⑽未几:不久。

    ⑾弁(biàn):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2][3]

    白话译文

    不要勉为其难耕作大块田,白白地撂荒杂草丛生蔓延。不要苦苦思念那远行的人,白白地为他劳心又费精神。

    没有力气不要耕作大块田,长不起苗来杂草丛生蔓延。不要苦苦思念那远行的人,白白地为他劳心又费精神。

    咱家孩子长得清秀又好看,扎着两只羊角小辫直冲天。一晃多年过去好象没多久,他突然长大戴上了成人冠。[2][3]

    创作背景

    对这首诗背景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较流行的旧说有:刺齐襄公(《毛诗序》:“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刺齐景公(丰坊《诗说》:“齐景公急于图霸,大夫讽之。”)、刺鲁庄公(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庄公生而蒙非种之讥,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闲其母之诮,且与其母更道入于齐国,……诗人代为之愧……”)、刺奇童无成(牟庭《诗切》:“诗人有所识童子美质者,已而离远不相见,常思念之,……及长而复见之,则庸人矣,故悔思之也。”)、戒厌小务大(朱熹《诗集传》:“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戒学者及时进修(刘沅《诗经恒解》:“盖当时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渐进者,故诗人戒之。”),今人新说则有:初耕种时的祷神歌、劝慰离人不须徒劳多思的诗、妇人思念征夫之词、少女恋慕少男的诗,等等。各家之说都有其理由,但从诗篇的文本意义出发,这可能是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2][3]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头两章是写实,采用重叠形式,只换了四个字,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首两句直赋其事,意在引出下两句。因丈夫去了远方,家中没有劳力,耕作粗放,本来长着绿油油庄稼的大田,如今全长着深深的野草,见不着一棵小苗,诗人面对如此荒芜的大田,忧心忡忡,感慨万千,不觉脱口说出“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桀桀)”。目有所见,心有所感,自伤自怜,自怨自艾,引出一腔怨气,不禁讲出了气话:“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怛怛)!”实际这不过是思极的反语、伤心语,说“无思”,恰是刻骨相思。诗里用两章的篇幅来强化这种氛围,强化怨妇的这种情感,也表达了对徭役繁重伤农的反对情绪。正因为她无法摆脱相思的痛苦,第三章出现了幻觉,由实转虚,诗人似乎觉得丈夫突然归来,想像他见到离家时还是扎着丫角的小儿子,忽然间已经长大成人了,他惊喜不已:“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这一自我构造的虚幻境界,既是对丈夫早日平安归来的渴望,又是对孩子快快长大的期盼。此诗的含蓄美尽在这一虚境之中。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此又以明小可大,迩之可远,能循其序而修之,则可以忽然而至其极,若躐等而欲速,则反有所不达也。”他赋予了此诗很深的哲理意义,建议人们不要舍近图远,厌小务大,要循序渐进,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

    此诗第一、第二章是隔句交错押韵,即田、人属上古真部韵,骄、忉属上古宵部韵,桀、怛属上古月部韵。第三章四句连韵,属上古元部韵,并皆有“兮”字收尾。[2][3]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比也。言无田甫田也,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第三章)言总角之童,见之未久,而忽然戴弁以出者,非其躐等而强求之也。盖循其序而势有必至耳。”

    清代陈震《读诗识小录》:“(末章前两句)换笔顿挫,与上二章形不接而神接。”“(末章后两句)奇文妙义,与上四‘无’字神回气合。”[1][2]

    参考资料

    [1] 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1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96-198

    [3]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97-19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2 诗经·国风·齐风·甫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avb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