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光明灭 悲喜人间

作者: 会飞xwz | 来源:发表于2017-08-13 19:38 被阅读25次
    孤光明灭 悲喜人间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这样定义人物弧光:“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还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麦基指出人物弧光应该存在,但属于每个角色的弧光该何时出现,则由主创自己把控。

    这也是《驴得水》故事的最大特点:不只关注人物与人性,更把人性放在近乎荒诞的强烈戏剧冲突中进行终极考验,再通过人物弧光来诠释主题。而主创的野心更大——故事中迸发的耀眼弧光不只一道,而是至少六个主要人物都如此,像连锁闪电一般,让这个套着荒诞喜剧外衣的故事成为一出真正的“好戏”。《驴得水》把喜剧演成了闹剧看完最后发现其实是一部悲剧。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几个心怀教育梦想的知识分子,为了改变中国当时的愚昧落后,来到偏远山村,建立了三民学校。

    山区贫困缺水,条件艰苦,校长和老师们将一头驴虚报为英语教师“吕得水”,向教育局多领了一份薪水,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师生活。

    吕得水老师的身份一直得以蒙混过关,教育局特派员的突然到访却打破了平静。

    为了交差,校长和老师们临时拉来了当地铜匠充数,却没想到为了圆谎,他们不得不编造了更多谎言,局面越发不可收拾……

    不同于开心麻花的黑马前作《夏洛特烦恼》,《驴得水》是一部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电影,笑着笑着竟然悲从中来,正如影片宣传语形容的那样:

    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影片没有高投资没有光艳明星没有绚丽镜头,却直戳人心。

    电影中每个人物性格迥异,各自指向典型的一类人。

    顾念大局,容易妥协的中年孙校长;锋芒毕露,过刚易折的青年周铁男;精明自私,擅度时势的男人裴魁山;风情万种,自由烂漫的女人张一曼;未受侵染,不懂妥协的少女孙佳——三民小学五个人,外加心怀鬼胎的特派员及随从,尚未开化的铜匠和媳妇,为着不同的目的,合力滚出一个大雪球,推给了一个外来的美国慈善家。

    导演周申坚信,

    “把一个尖锐的故事排得不痛不痒是不道德的”,于是他把人类最擅长的两种伤害手段——“强迫”和“侮辱”推向了极致。追本溯源,校长的决定是一切混乱的开始。最年长的他人物弧光最微弱,唯一一次奋起是为了女儿佳佳;佳佳唯一一次妥协恰恰也是为了父亲;裴魁山对一曼的“背叛”深感受辱而最早黑化;骨头最硬的铁男瑟缩跪在了枪口下;灵魂最真诚的一曼承受了最多强迫和侮辱;铜匠的人物弧光最耐人寻味,它展示了一种原始的愚人世界观:一旦被外界伤害,一定要加倍奉还。

    一曼对老裴和铜匠的拒绝和“侮辱”使其心理失衡,两个男人回头联手侮辱一曼;校长亲手藏起一曼并严令噤声,自己受困呼救时,默念警告的一曼起身后又坐了回去——类似的因果勾连散布于全片,一道人物弧光往往会为另一个人制造困难,米诺骨牌被推倒,催生连环效应,在铜匠假死惊坐起时掀起小高潮,在荒谬的婚礼上终于引发了大爆炸。

    失控的婚礼

    这场盛大的闹剧尚未完全消停,校长、铁男和老裴已经三手交叠,准备将驴得水事件轻巧揭过——只要自己愿意,人类的健忘程度可以不断刷新认知——此时窗外一声枪响,打破了刻意粉饰的太平。往日时光闪回,来时轨迹逐渐清晰:一群立志改变农民“贫愚弱私”的知识分子,原本自持“好意”,却无意识地模糊了底线,一步步走向深渊。

    谁该为此负责?藏在镜头后的批判视角指向的是所有角色,不打算放过任何人,即便是最惹同情的一曼。一曼招人厌可又可怜又可悲。换句话说,在这场失控的人性考验中,所有“受害者”其实都背弃了自己。“刺激”会把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譬如老裴、铁男,铜匠;“创伤”甚至会参与塑造一个人的身体,割不掉那块该死的血肉,人就只能在应激状态里颠沛流离,譬如一曼。

    人是易受蛊惑的动物,会为自己的妥协和堕落找到一万个理由,电影的好处在于,能短时震慑住四处游窜的灵魂,而且不会索取任何代价。

    导演周申说:我们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关于底线的,想说,不能为了一个美好的目的而去做错误的事,不能将美好的愿望作为突破自己的底线的借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确并坚守住自己的底线。电影中的人物没有守住底线,所以把喜剧变成了闹剧;而电影之外的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在真实的世界似乎会有一条喜人的故事线。

    身处这悲喜人间,该如何守住底线,远离深渊?

    我也在寻找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光明灭 悲喜人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be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