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没有太多思考的一天,所以我决定来写一写最近看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初次接触这本书是在去年年初,那会的我已经看书快半年了,所以想稍微再提升一下自己看书的能力。
但当我打开书看时,却无法继续读下去,因为看不懂。
我在学生时代有过断断续续的阅读,但更多的是享受看书的过程,而忽略了看书于我而言有什么用,更大的作用是有意设立一个爱看书的人设了吧。
所以也会疑惑为什么明明看了“那么多的书”,但却没有什么成长呢?
后来无意间看到阿猫读书的一篇文章,提到了读书有“直接性学习”和“间接性学习”的区别,而我以前读的书都是“间接性学习”的类型,主要是故事类的。
而在阿猫读书的这篇文章里,我知道了相比实用性书籍,故事类书籍才是更难读懂的,也需要更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去驾驭。
不得不说在我这个层次的读者里,只认可所谓名著类的书,而把一些实用性书籍一味的归为“成功学”,看到书名都嗤之以鼻。
但这一篇文章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也明白了为何过去看了一些书我却不明白在讲什么,比如《堂吉诃德》,比如《围城》。
从那以后我开始转向实用性书籍,针对自律的书籍,我还记得我读的第一本实用类书籍是《成功,动机与目标》,一看书名就有满满的成功学味道。
但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所说,“任何论述性书籍都是作者想告诉读者一个理论或者一个做事的方法,那么作者是一定会话说清楚,把书写的让读者更容易看懂,而故事类书籍是带有一些隐含意味的,如果不看懂背后的隐含的意味那也就很难真的看懂一本故事书。”
所以我在阅读实用类书籍时收益匪浅,但也因为我那会没有掌握更多的读书方法,所以即便看了很多,但我至今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且想到一些方法和技巧时也无法准确的想起它来自哪本书里。
不过也还好因为有阿猫对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的安慰,他告诉我们“如果读一本书记不住没关系,那就多读同类型的书,很多同类型的书会涉及到相同的观点和技巧,读的多了就自然记住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在记不住的情况下一本又一本的坚持了下来,虽然那些自律的书籍我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但我把我唯一吸收到的一点方法运用在了实际生活中。现在一年半过去了,我在自律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突发奇想做一件事,又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下去。
而今年5月的我似乎感觉到了我的变化,我觉得是时候去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了,这一次我也终于看懂了。
于是我用了半个月在这本书上,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四个阅读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并且在看完书后根据书中的方法对这本书进行了分析阅读,写出了2800多字文章,详见《如何阅读一本书-分析阅读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