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简单地生活》是作者关于极简主义的思考和个人的经验总结。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全书带我们重新思考了幸福的真谛,为我们介绍了如何删繁就简,过上极简生活。
1.身边多余的物品愈少,人生愈幸福。因为我们都已经不需要物品填满我们的人生。
2.最大限度地减少必需品,这就是极简主义者的生活方式。
3.极简主义是帮每个人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的“方法”,也是交织出珍贵人生故事的“序章”。
4.人之所以感到不满足是因为实现愿望之后,就会慢慢“习惯”。久而久之,“习惯”逐渐变成“理所当然”。最后对“理所当然”的东西感到“厌倦”。
5.并不是沉下心来才开始舍弃,而是舍弃才能带来内心的平静。并不是有时间才能舍弃,而是舍弃才能空出时间。
6.达成条件“变”来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只能在当下这一刻“感受”到。
一、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极简主义者”?
1.极简主义的两个特质
佐佐木典士给出了极简主义者的两个特质:一是“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二是“为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减少物品数量的人”。
极简主义者是这样的人,他们知道人的价值并不在于自己拥有物品的多寡,物品带给人的只是短暂的幸福,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只会夺走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浪费我们的生命。因此,极简主义者是知道自己心之所向的人。
2.为什么极简主义在日本风靡?
佐佐木典士认为极简主义在日本风靡主要有三个条件:第一,爆炸式的信息。第二,具有取代性的产品和服务业的发展。第三,311东日本大地震。
爆炸式的信息将我们湮没,使得我们的大脑忙得团团转,难以高效运转。
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智能手机,“一机在手,全部都有”。服务业主要是指只租不买的服务以及共享,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将闲置的物品提供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311东日本大地震改变了日本人的价值观,人们认识到过多的物品在地震时可能会成为杀人凶器,夺走人的性命。
二、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要更多?
1.为什么人们喜新厌旧,总是想买买买?
喜新厌旧是因为人的神经网络,接收差异所造成的刺激。这个差异指的是一种刺激变成另外一种刺激而产生的差异。为了让神经网络感受到刺激,就必须产生差异。因此我们常常要通过买新东西,增加物品的数量,或者买更贵的物品,来产生差异,以让大脑感受到刺激。
但我们的喜悦程度是有限的,感情也是有限的,不管今后拥有多少物品,变得多么富有,我们所感受的到快乐都不会呈几何式增长。
2.物品的意义是什么?
远古人类使用的石器,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具,是生活的必需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大部分物品,都是为了展现自我价值。
价值分为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为了向别人传达自己的价值,人们想到了借用物品,将内在价值转化成显而易见的外在。
如果把展现自我价值,当成买东西的借口,导致家里的东西泛滥,就会引发各种问题。因为维护管理这些物品,必将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过来,泛滥的物品又会伤害自我价值
三、如何养成舍弃的习惯?
1.改变心态
能否舍弃,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心态问题。这个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无法舍弃的性格,只不过是舍弃的技术还不熟练而已。舍弃也不是损失,实际上,舍弃会让我们获得更多。
2.舍弃的具体技巧
减少的原则是舍弃不用的物品和不打算使用的物品。
我们可以先从小事做起,扔掉家里显而易见的杂物。对数量较多的物品,可以留下一个,扔掉多余的。如果一年四季都没有用过的东西,也可以扔掉了。对于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囤积的物品也可以舍弃,因为这样的物品只会消耗我们的精力。
最重要的是,把家里的收纳用品舍弃掉。对于一些我们都忘记了的物品,也可以舍弃。当我们处理物品的时候,不要以购买时的价格来衡量物品的价值。对于莫名其妙买的东西,也要舍弃。
另外,佐佐木典士还建议我们扔掉礼物,扔掉收藏品。
如果心中有所顾虑,可以将自己要舍弃的物品拍成照片、扫描成电子版,留存回忆。
舍弃的物品可以选择上门收购,也可以放在网上转让。
经历了舍弃后留下来的物品就很珍贵了。当我们想要买一件新东西时,不妨先舍弃一样东西,以维持固定的物品数量。
3.减少物品可以得到什么?
减少物品不是损失,减少物品带给我们很多。
第一,减少物品,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
第二,减少物品,让我们享受更好的生活。
第三,减少物品,让我们获得自由,从物欲中解放出来,从束缚自己的自我意识中解放出来。
第四,减少物品,让我们不再与他人比较,不再害怕他人的眼光。
第五,减少物品,让我们成为行动派,更加专注。
第六,减少物品,让我们更加节约环保。
第七,减少物品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第八,减少物品,让我们活在当下,懂得感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
成为极简主义者,我们每个人,所体验的都是现在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