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作者之争,延续了几百年,正是这种争议,使红楼梦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综合各种情况,我提出一个观点:红楼梦是由众多作者跨越时空共同创作的,甚至由是多本小说耦合而成的。
一、从红楼梦原文中可以看出痕迹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这一段里也有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由此可以看出,曾经参与创作、修改这本书的人至少有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孔梅溪(有人考证是孔尚任),曹雪芹等人。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曹雪芹主要的贡献是“批阅,增删,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而且他自己“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就曾经写过一本同名的书《风月宝鉴》,估计曹公是把自己的小说和经历也揉到了《金陵十二钗》里边了。
另外。从各版本的差异和一些批注,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在传潮过程中加入了传抄者、批阅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典型的就是程乙版和其他版本的这一段差异:
甲辰等版本: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程乙版: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这段文字明显是程乙本编撰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多出来的文字。这一段文字足以改变整本《红楼梦》的主基调:贾宝玉究竟是不是就是神瑛侍者!这个重要调整,对整部《红楼梦》的解读理解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偏差!
由此可见,程乙版的编撰者也是一定程度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更别说后面的高鹗等人了。
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众多人士实际上都参与于《江红楼梦》一书的创作,甚至连脂砚斋"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也算是间接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
因此,红楼由众多作者共同创造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最近几年有人提到冒辟疆作为《红楼梦》原作者之一的说法和理由也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二、关于索隐派和考证派的各种论证,也可简接说明《红楼梦》是由多位作者共同创作而成的。
为什么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研究结论呢?其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因为红楼梦脱胎于明未清未的某部小说,后续作者不断加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再加上当时的政治环境(文字狱),小说不断修改、调整,甚至删除有妨时碍的文字,或者改为更加隐晦的写法,把一些线索隐匿起来了。
后人不断考证、还原,却发现这是件百衲宝衣,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美,各自能找到自己的论据,反而谁也说服不了谁了。
就象两派人要争论骡子究竟是马是驴一样,各执一端,其实根本没必要非得选择非此即彼。
三、从方言、服饰、两府一园格局等细节也可反映出《红楼梦》是由多人一共同创作而成的。
有人考证了《红楼梦》中的方言,有南方特有的方言,有一些也存北方口语中的特色。一个人是很难做到如此南北通混,即使能做到南北方言都精通,也没有在写同一部小说时特意混用吧。
也有人考证《红楼梦》中服饰大多为明朝款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在明朝生活体验过,对这点,我深为认同,要知道,曹雪芹13岁家族变故之后,在北京一度生活艰辛,不大可能象现在的人们一样,可以安稳地坐在图书馆中随心所欲地参考各种参考资料。我认为他在前人稿子上融入自己所思所想做一些批阅,增删、编撰目录,分出章回是妥贴可靠的。
关于"两府一园"格局与冒辟疆水绘园格局的相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不容忽视。
四、关于冒辟疆可能是最初原作者的推测
红楼梦中有这么两段:
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
“当日”之所有女子,说明是回忆性质的,又说明与众多女子经历的众多情感纠葛。文中提到“异样女子”,翻阅曹雪芹的红颜知己资料,尚无一能比不上四大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的众多妻妾、红颜知己来得“异样”。
如对冒辟疆的资料和关于冒辟疆是红楼梦原作者的论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相关资料。
《红楼梦》中提到的空空道人或情僧,我以为就是冒辟疆,他创作了石头记或情僧录的大部分内容,后续诸多好友或读者跨越时空不断贡献心力,内容也基于当时的政治生态不断地被进行调整和修正,从一个更倾向于回忆性质的小说演变成一个体系相对完善、糅合了多人经历体验的鸿篇巨著,当然,经过后人细细考证,仍存在不少小硬伤。这些前后不一致的小硬伤,不正是不同作者不同雕琢修改加工手法留下的痕迹么。
要知道,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红楼梦》可是经过清政府官方同意刊发的版本了,与最初含有诸多“有妨时碍”的《石头记》《情僧录》已经变化太多,甚至不排除面目全非的可能性,我们只能从个别字里行间去寻找那最初的影子了。
倘若如果这个猜测为真,到是可以认为冒字加上草头,不就是很接近曹字了么?考虑当时的政治生态,这或许是冒辟疆另一种隐性埋名的好方法,这纯粹是一个瞎猜了。
曹雪芹,如有斯人,肯定是《红楼梦》集大成者,他对《红楼梦》的编辑修订所做的贡献是伟大的,不可磨灭的,本文,不会丝毫损减曹公的功绩,请诸位读者注意这一点。
《红楼梦》是跨越时空的多作者共同倾心创作的鸿篇巨著,或许这正是它的伟大和魅力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