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事不及朋友家的变通,很多时候不会说软话,导致自己失去不少机会,为此,我还烦恼过。
读了本章节,我发现我可能想错了。
杨天真说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和原生家庭有关系,一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为了避免伤害,得到心理安慰而讨好别人,并由此上瘾逐渐形成讨好性人格。
另外有一些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过度的鞭策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孩子因为得不到爱的鼓励,转而想通过讨好的方式获得家长的认可。
我反省了一下,我对孩子的教育还不算缺失,但是偶尔存在过度要求的情况,很幸运孩子的人格发展没有发生变形。
而讨好型人格的本质是一种人格的偏差,是没有形成完整的自我。
为什么我们会容易陷入别人的评价中?
因为我们有些时候没有完整的个人态度,会把来自外界的直接的反馈,也就是对方的满意或者不满意作为一个绝对的权威,所以容易听从他人的意见。
对他人的评价顾虑太多,是我们人性中的一个弱点。
如何停止讨好,摆脱讨好,作者给出意见: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建立完整自我。
先从已经做好的事情上给自己肯定,表扬自己,给自己奖励。
然后,提醒自己,讨好别人不会让自己获得真正的快乐,有的人就算失去了也没有关系。
再次,调整个人语言习惯,避免自卑和自大,该拒绝的果断拒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