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硕士阶段,有个上课很“神”的老师,讲授的课程是经济学方法论,当时所有人对他上课的内容,都嗤之以鼻,因为明明一个经济学的课程,非得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例如《周易》,《古诗词》,和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大家看来,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
再拜读这位老博士的作品,其实想法真的还很大胆,就是在一般人看来有点“玄”。
过去了几年我已经不太记得清他的金句或者有趣的故事了,只记得他让我们买过两本书,一本叫《物理学之道》,另一本叫《本体与常无》。
《物理学之道》其实更加偏向于一般学科的方法论,也就是做研究时,你的范式或者实现的路径等等。我可能对林毅夫先生的《本体与常无》还有一些印象。
其实现在鲜有专注于理论研究的经济学者,我曾跟一个我很佩服的领导,也是老师聊过我的想法,他不仅精通一级市场投资,同时还是一位博士后,兼职教授。他就认为,理论和实践在当下经济学研究里已经是分不开了,如果只做自己熟悉的理论领域,迟早会陷入死局,毕竟智慧和创新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思路,将经济现象作为“本体”,而把各种可能性看为“常无”,这样其实才算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所以,我这么久的经历,我认为我一直都在实践,宁可不做研究,但是当我真正深刻认识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激发出的刨根问底的冲动,是真的难能可贵,也足以支持我走那么一小步。
所以现在在回想对别人的嗤之以鼻,冷汗津津,或许是自己还没有那种认知能力,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驾驭文字的能力,你只有自己试过了,才知道这是个很难得过程。
当然,前提是,有充分的知识支持你,说白了,得有脑子,动脑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