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林毅夫:本体与常无

林毅夫:本体与常无

作者: 疾风劲雪 | 来源:发表于2019-10-06 22:16 被阅读0次

当代经济学的诞生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自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到现如今,经济学大师辈出,各种理论和观点层出不穷。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原因,使人们普遍认为,产生于西方世界的经济学理论是最科学性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西方理论界和政府也非常热衷于向前东欧国家、广大亚非拉经济后发国家兜售这些理论。而这些地区的大多数学者和政府也把这些理论奉为圭臬,对于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发展政策照行不误。但是事实是,大部分按照西方提出的方案发展经济的国家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有的国家经济经济还出现了严重的倒退。而像中国这样坚持按照自己的理念制定经济发展政策,走自己经济发展道路的国家反而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林毅夫在观察这些经济现象后,得出的结论是,任何经济理论都不是万丹灵药,因为任何经济理论都是在对已经发生了的经济现象,进行科学总结和归纳后得出的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在它之后新出现的经济现象或者即将会出现的经济行为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预测,不管客观情况,一律用这些既有理论去硬性指导新的经济活动,便有削足适履的危险。所以学习经济学,“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其他有成就的经济学家是如何构建理论的,学习著名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以及从经济现象中抽象出关键限制条件的能力”,“将对现有理论的学习当作在方法论上的训练。当我们在面对真实的经济现象是,是按照从现有理论的学习中领悟到的分析方法而不是按照现有理论本身进行分析和解释”。所以,加里 ·贝克尔解释道,在林毅夫那里,本体指的是经济学的基础性的原则——理性假设;常无指的是有一个开放的心态,用事实来决定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假设,应该建立怎样的理论。这一原则,正如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做任何事,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坚决不搞任何形式的本本主义。


由于林毅夫一直坚持研究经济“一切从经济现象本身出发而不是从现有理论出发”的观点,所以在发展中和转型国家选择发展战略上他一直主张比较优势战略。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实施比较优势战略,有两点是与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不太一致的,首先,现存于发展中和转型国家中国家的许多制度扭曲,是内生于赶超战略下企业缺乏自生能力,因此,在企业自生能力没有解决前,简单地去除扭曲的意图,经常会造成比原来更糟的结果;其次,在比较优势战略下,政府的作用不是像主流经济学所主张的只提供公共产品的最小政府。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产业技术升级和制度建设上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华盛顿共识”忽略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政治可行性约束。对于发展中和转型国家来说,对经济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地缘政治,经济人的自利性反应,过度动态中的不确定性,人们基于原有社会组织形式的社会共识和社会资本等等。经济政策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也应从利益集团的博弈、社会集团的联盟形式、政府组织形式中的不完全契约的特点、有效信息流的传递等角度去研究和模型化。

所以对于理论的取舍应以理论的推论是否和现象一致,及理论是否能解释和预测现象为依据,而不能以理论的假设是否正确为依据。

所以经济理论的构建,要求做到:

1、内部逻辑的一致和逻辑推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

2、理论假设的一致性。假设的一致性要求学者不能便宜行事,在研究同类问题时,必须坚持前后一贯的基本假设,这样研究才能深入,研究出来的各种成果也才能累加成一个体系。

3、理论模型中的限制条件要有一般性,理论模型要尽可能的简单,限制条件要尽可能的少,而且,不能苛求限制条件完全吻合于现实。并且,保留在理论中理论中的假设条件也不能过于偏离现实。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内生于政府所要优先发展的重工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不具有自生能力。在转型过程中,企业自生能力问题解决得如何,是转型能否平稳和成功的关键。对自生能力问题的解决,林毅夫建议分成四种类型的企业来进行。第一种类型的企业是生产其产品所要求的资金和技术很密集,在我国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没有它就没有国防安全,而且无法丛国外进口。对这样的企业,任何国家都只能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来扶持,并由政府直接监督其生产经营。然而,属于这一类型的企业数量不会太多。第二种类型的企业,同样要求有非常密集的资金和技术,但是它的产品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同时,在国防安全上也不是非常敏感,对这一类型的企业,可以采用以市场换资金的方式,利用国外的资金来克服国内的要素禀赋结构对企业的自生能力的限制。以市场换资金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直接到国外去上市,其二是跟国外的企业合资,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第三种类型的企业所在的产业资金很密集,但产品在国内没有多大的市场,不可能用市场换资金,对这一类型的企业来说解决自生能力的唯一办法是利用传统大型国有企业在工程设计力量方面的人力资本优势,转而去生产符合国内经济比较优势而且有相当国内市场的产品。第四种类型的企业是连人力资本的优势也没有的企业,则只能让其破产。

      当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问题解决以后,企业能否盈利,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里所讨论的公司治理市场经济竞争的问题了。国家对企业的盈亏不再负有责任,那么,其他由传统的计划体制残余下来,为了保护、补贴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的改革也就能够彻底进行,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也就能够完成了。

      以上就是林毅夫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传统计划经济国家进行经济转型,应该采取的战略的思考和建议,再加上他提出的发展比较优势产业的理论,就构成了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指导,我觉得他分析的很有道理。这就像人一样的,每个人的先天素质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最容易成功,你不能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那不一定适合于你。现在几乎每个人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在国家发展政策的制定上面,有些人就犯糊涂了,总以为西方经济学界提出的理论最科学,最有指导意义,对这些理论无限迷信,不考虑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不研究自己国家的特点,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对西方经济学大师给自己开出的经济发展药方照行不误,结果导致东欧许多国家和乌克兰经济崩溃。这可真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啊。

相关文章

  • 林毅夫:本体与常无

    当代经济学的诞生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自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到现如今,经济学大师辈出,各种理论和...

  • 林毅夫《本体与常无》读书笔记

    1. 核心观点:本体与常无,概括了内容核心的书名。本体:理性人(经济学本体)在决策时(不同情况)其所认知范围内(约...

  • 本体与常无

    记得硕士阶段,有个上课很“神”的老师,讲授的课程是经济学方法论,当时所有人对他上课的内容,都嗤之以鼻,因为明明一个...

  •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出炉,引爆人工智能产业?林张之争再回首

    1 去年,经济学界,最火爆的辩论,莫过于林毅夫与张维迎之争,焦点就是“是否需要产业政策?” 林毅夫教授,是持支持态...

  • 又见林毅夫

    文/钱宏 今天是復旦大學建校113週年。下午特地去逸夫楼听了林毅夫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新结构经济学》。 十年...

  • 评比较优势战略思想

    读林毅夫《中国的奇迹》有感 林毅夫的思想思路清晰,内部逻辑一致,有理论又有实践,且能对中国经验进行理论解释,...

  • 我国gdp的发展趋势

    林毅夫认为中国gdp总量将于2028年前后超过美国。林毅夫在《经济学家的时代机遇和授人以渔的经济学教与学之道》文章...

  • 初读林毅夫

    第一次读林毅夫的书,《解读中国经济》,plain name but excellent book。最近刚读完。 一...

  • 林毅夫教你做一个优秀的秘书

    今天看了一编关于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之父的报道文章,得出几点心得: 人物:林毅夫 一是一个优秀的人要具有百折不...

  • 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 - 林毅夫.epub

    下载地址: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 - 林毅夫[www.rejoiceblog.com].epub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毅夫:本体与常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dp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