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在哪里看到这句话,要学会可怜未来的自己。听起来悲伤,但不幸又是事实。我们今天怎么过,正决定了明天怎样过。
关于如何未雨绸缪地度过岁月,有很多指导材料,《十八岁,利用最好的年华努力》、《二十五岁,女人要学会投资自己》、《三十岁之前,你要懂得这些》,然而,三十五岁以上,似乎再也找不见这些了。过了而立之后,就往往被认定是一个成熟的,成型的成年了。有的组织了家庭,甚至应该是教小孩子了,是否还真的需要指引呢?
当身体不再年轻的时候,留下的竞争力完全在于经验和能力。经验,的确是宝贵的,可对于公司而言,支付高得多薪水而去换有限的经验值,需要考虑值不值。可以加在经验杠杆这头的,还有岗位的稀缺性和你个人综合表现的不可替代性。就像电影《香水》中,一个勤奋研发香水几十年的老头,专业能力却不如一个一天都没干过的毛头小伙子。所谓的经验,流程还有行业术语,小伙子短短几天时间就全部掌握了。经验的价值瞬间化为泡影。
而能力,是一个看似很虚实则很真的标准。“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没错,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能力和经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个体性非常明显。曾经上学时门门拿优秀的同学,进入职场,未必是老板眼里能力强的同事,因为学习力没有转发为工作能力。更悲哀的是,即便在工作的过程中,锻炼出了部分个人的工作能力,对于很多岗位来说,可替代性依然很强。沟通能力,逻辑能力,管理能力,这些工作的通用能力,在十年之后将没有突出的价值。只有具有极强能力的人,才有可能靠着解决难题的本领在各处立足。
所以说,如果,在三十五岁的时候,如果还没有在专业上积累了独具匠心的经验心得,没有锻炼出解决难题的独到能力,那么,出路只有三条:一、忍受跟职场新人高的有限的薪水并继续前行。二、去创业,做生意,成自己的老板。三、转行,找到自己的一生所爱,愿意付出心血并不在乎结果。
每条路都不好走。
道路一和道路三继续通过劳动力兑换回报,只是多少的问题;道路二则通过资本兑换,有了自由,却少不了心理称重压力。
年龄的增长,身上的角色和重担也会随之增加。岁月一直平凡着,现实一直残忍着,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在稻盛和夫的《活法》中会提到,“要把事情做好需要很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要靠自我激发、自我燃烧才能产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