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公布没多久,前几日,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引爆了网络舆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言论一出,许多网友大呼“话糙理不糙”,再联想到前几年,一篇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引发了网友对阶级固化和教育公平的激烈讨论,人们不禁疑惑:“寒门”真的难出贵子吗?
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 1978至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到2000年至2005年,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而根据2016年的数据,全国有54.63%的中学生来自农村。该年,北京大学新生中来自农村的仅占16.3%,教育资源不均、家庭阶层局限和信息不对称这些因素的叠加,农村子弟的上层流动也变得越来越难。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年河南省高考文理科第一名,恰恰都出自所谓的“寒门”。文科第一名西峡一高的吴铮,父母务农,自幼家庭贫寒;理科第一名临颍一高的陈文龙,父亲是建筑工地工人,母亲在学校食堂打零工……
前几天一封19岁残疾考生的信在网上热传,清华说: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让多少人热泪盈眶。信的主人魏祥同学重度残疾,与母亲相依为命,可是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性格、教育影响深远,家长有多高的眼界,孩子就有多宽的天地。
我们不妨先看看以往人们眼中的“寒门”相比于“豪门”差在哪里。第一,梦想;第二,眼界;第三,平台……可是事实上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金钱,或者说不必需要太多金钱,都不是不可逾越的。
小编认为“寒”在今天也更多地不是指向物质方面,毕竟如今中国人整体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一个放任自流的富裕之家未必会比一个重视教育、会教育的普通家庭更能教出品学兼优的孩子。
有篇文章说:三流父母当保姆,二流父母当教练,一流父母则教孩子成长、责任、眼界,为孩子打开一扇一扇的门,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有很多低价甚至免费的途径可以供家长选择,为孩子拓展眼界,比如用“艺术直播+课程”的方式解决很多家庭对孩子的美育力不从心的问题,让每个孩子更多、更方便地开阔眼界全方位发展。
所以很多时候,“寒门再难出贵子”包含的可能是当事人的自嘲和懦弱,可能是周围人的冷眼,但无论如何不应该成为放弃努力的理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