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语的语境中,“孤味”形容若能专心一意,把一个味道做好,那孤独又有什么关系?这是一种生活哲学,也成了许多台湾老一辈人的处世态度。
林秀英凭借一己之力,从当初在街边卖虾卷的小贩变成了台南赫赫有名的餐厅老板,并且将三个女儿抚养长大,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
孤味对于林秀英来说,是一辈子专心将虾卷做好,从小摊做到餐厅,更是把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做好,专心一意。
可在这一人生经历中,却缺失了林秀英的丈夫,女儿们的父亲这一角色,陈伯昌生性风流,在递给林秀英一纸离婚协议书后便去了台北,消失了二十年。
而在林秀怡70大寿这天,陈伯昌死在了林秀英女婿的医院中,也引出了陪伴陈伯昌二十多年的“小三”蔡美林,于是一场关于这个家庭的过去慢慢被掀开。
这是一部缺失男性形象的影片,但与《燃烧女子的肖像》不同的是,后者直接将男性角色从电影中剔除,从女性角度看待事情,而前者展示的是几个女性通过一个逝去的男性角色而产生的纠葛,虽没有多少男性的戏份,但陈伯昌是作为主轴线贯穿了整部影片,是一切情感的发出点。
男性角色的缺失反衬了女性继续生活下去的坚强与隐忍,但影片也没有刻意煽情,放大女性独自拉扯孩子长大的艰难与不易,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几个不同女性对于陈伯昌的回忆中,通过各种闪回丰富陈伯昌的形象,又解开几个女性之间因为陈伯昌的离开而产生了几十年的心结。
而影片的英文名《little big women》,则更加直接地将林秀英对于这个家庭的重要性描绘出来,渺小又伟大。
陈伯昌的离开不仅迫使林秀英面对独自一人扛下生活的局面,也让这个家庭的结构关系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男性一直被冠以顶梁柱的称号,而在父亲形象缺失的家庭中,母亲就成了那个顶天立地,有泪不轻弹的角色,进而就是对整个家庭的掌控,因此三个女儿从小到大的成长方向基本上都由她一个人安排,这也让女儿们倍感压力,多多少少有想逃离林秀英的想法。
大女儿宛青与母亲观点不合,叛逆得就像她的父亲,多情却又清醒。
二女儿宛俞从小听话用功,却嫁到了台北,生活上就想要逃离,但母亲从小的掌权似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于是她也规划着自己女儿的未来,“你留在这里,人生就是考试、读书、结婚生子,出国你才有更多选择”,即使女儿小澄并不愿意出国。
小女儿宛佳选择不读大学而准备帮助母亲一起运营餐厅,看似最听话的她却一直在替抛妻弃子的父亲说话,甚至与蔡美林时常联系,而对母亲说出“蔡阿姨对阿爸是真心的,同样是女人的心情,你不能了解吗?”。
这种角色在现实中一般被称为“圣母”,明知父亲的所为对整个家族都做出了巨大的伤害,却还怪当牛做马的母亲不能理解父亲。
可是一切不知事情全貌便盲目下结论的判断都是耍流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话适用于宛佳,更适用于每个看了某些影视片段便怒发冲冠的看客们。
宛佳对父亲只有他带她去吃糖的美好记忆,没有母亲去旅店捉奸,没有因为父亲偷拿外公印章贷款做生意结果生意失败,外公只好卖掉诊所还钱导致病倒了的记忆,因此她长大后还会偷偷去台北找父亲,只因父亲买的软糖很好吃,那是记忆的甜,也是不理解母亲的因。
可是要说陈伯昌无情也不尽然,风流是一回事,但对林秀英充满了感情也是真的。
给林秀英离婚协议书是在投资失败后,在台南已然待不下去,离婚了妻子还能与婆家重归于好,不会因为自己的过失而跟林家断绝关系,不过林秀英是个传统的女性,两个人在一起了就要一直走下去,于是一直到陈伯昌死去,那纸离婚协议书的另一栏签名处还空着。
而那个印章其实是林秀英偷的,只因她父亲担心她没有娘家可以依靠,因此说是陈伯昌偷的,可是这件事陈伯昌到死都没有说出来,甚至没有对照顾自己二十多年的蔡美林提起,将这件事与对林秀英的感情深深藏了起来,既是愧疚又是真情。
好的叙事电影有种能让人暂时忘了自身处境而进入影片所描绘的世界中的魔力。
如果在现实世界中,当我们看到小三破坏家庭的新闻,必定对这小三百般抨击,任其如何解释也改变不了破坏他人家庭的结果。
可在这影片的缓缓推进中,我却对蔡美林没有多大的恶意,当然不是说小三的做法是对的,只不过对陈伯昌和这些与之有所关联的女性之间产生的各种联系表示理解。陈伯昌在给林秀英离婚协议书后才遇到了蔡美林,但是协议书并没有生效,于是蔡美林在陈伯昌在世时成了一辈子名义上的“小三”。
我很少对一些有争论的事情做出评价,因为即使自己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我不知道看到我言论的朋友们是否也知道其来龙去脉,如果不知道那就会产生一场信息不对等的争论,而争论是很累的,在信息互补的过程中会慢慢消磨了最初讨论事件本身的初心。
因此大多时候面对现实与网络上不同且繁杂的事情,只要不触碰到自己的底线,我都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知道这是理性还是冷漠抑或是自私。
所以纵然很多影片可能与我的价值观无法相契合,但我选择接受影片时下的语境,他/她们的故事一直在发生着,而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影片最想表达的放下,是与自己和解。
陈伯昌对林秀英,对蔡美林的感情是真的,但渣也是真的,即使在遇到蔡美林之前,也经常出没在小旅馆。可是秀英却那么得专一,“当夫妻就是一辈子的”,即使陈伯昌离家二十年,家里还一直留着他的衣物,离婚协议书也藏了二十几年,又傻又固执。
但是陈伯昌的离世让她遇到了传说中的蔡美林,也让她了解了陈伯昌后半生的所思所想。两个女人的相遇没有现实原配与小三那般仇人见面的歇斯底里,而是经过了岁月洗礼后的坦然面对。
丈夫的离开,女儿们的不理解,林秀英的心结在陈伯昌的突然离世中慢慢解开,于是她决定释怀,放下身段,放下固执,放过自己。
她在那张二十多年前的离婚协议书上郑重地签下了名,在陈伯昌最后的告别式上,让蔡美林坐上了元配的位置,而自己则坐上了计程车离开了殡仪馆,唱起了《孤味》,足够伟大。
“人生的味酸甘甜,春夏秋冬随风去。”
而在林秀英家门口的鱼缸中,象征着三个女儿的三条金鱼,此时也自由地游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