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总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什么一个人要向一流人物学习,与高手过招?为什么一个人要阅读经典著作,从书中汲取营养?因为这些一流人物、这些经典著作会“启动”你的基因,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片段10
用读书“启动”大脑和心灵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R 阅读原书拆页
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村上和雄先生是基因研究的权威,他著有一本书,名叫《启动的活法》。该书指出,人类的基因有99.5%是完全相同的,而个体能力的参差不齐,是由每个基因的“启动”程度决定的。接触一流人物,就是启动基因的一种手段。
我格外佩服这种思想,便也时常将之介绍给学生,鼓励他们按此实践。的确,向一流人物学习,这一点至关重要。反之,如果总是跟消极悲观的人、气量狭小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很容易变成那一类人,即所谓的“近墨者黑”。
例如,尼采将小人比作“苍蝇”——指那些嫉妒他人的成功,把自身的软弱化作对他人的报复心理的人,并指出:“不能把人生用来拍苍蝇”。
话虽如此,可我们周围的人未必全是一流人物。为了与社会妥协,我们不得不接触一些“苍蝇”似的人,这就是现实。
对此,尼采说了另一句重要的话:“逃去孤独里吧,任强劲的风吹吧。”这句话恰恰也适合形容读书。其含义并非指自怜自艾,离群索居。所谓“强劲的风”,是指一流人物的思想和精神。独自承受这种风吹,精神就能得到锻炼。
事实上,我们能真正接触一流人物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一流人物的书,任何人随时都能阅读。像经典作品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更可以称为“超一流”。我们亲近这些伟大的先驱,就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启动自身的基因。
每遇见一位先驱伟人的格言警句,就相当于启动一个基因。不断接触格言警句,就能启动多个基因。同时,通过读书经常接触伟人,也会刺激“干劲”等姿态和意志,有助于保持积极的心态。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人和人之间到底有何不同?日本基因研究的权威村上和雄告诉我们,人类的基因有99.5%是完全相同的,但0.5%的个体能力差异,是由每个基因的“启动”程度决定的。能不能更快、更好地“启动”你的基因,是影响个体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接触一流人物、向一流人物学习,就是启动基因的一种手段。
一流人物,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榜样,在学识、品格、道德、智慧等方面非常优秀,异于常人。如何接触到一流人物,向一流人物学习,启动自己的优良基因,令自己与众不同呢?可以有几种方法:
1、如果你和一流人物生活在一个时代中,尽量尝试找到机会与一流人物面对面,向他当面请教。
2、如果当面请教的机会很少,可以通过一流人物的作品(包括他的传记、著作、论文、新闻报道等),做好读书笔记,学习他的思想和行为。
3、无论你和一流人物是否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可以收集整理一流人物的格言警句,趣闻轶事,对一流人物有更全方位的了解。
通过这样的学习,不断触发自己的优良基因,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日积月累,你的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A1过去的相关经验
女儿的名字叫“子滟”,其中的“子”、“滟”均取自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所以在女儿的心中,苏轼就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个榜样。
2016年9月,在女儿上初一的时候,我们给她买了一本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本来是希望她能够通过阅读,更好地了解苏东坡的一生,以及他作为大文豪的传奇故事,可以鼓励女儿对诗词、书法等产生兴趣。
但是也可能是因为女儿的年龄太小,还不能理解《苏东坡传》中描述的那段历史和主人公的遭遇,所以这本书基本上被她束之高阁。如果借用《深阅读》书中的说法,显然“启动”程度不够,(没有带着女儿,教她一些方法可以深入地接触了解苏轼这样的杰出人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A2将来如何应用
既然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是女儿心中的榜样,(虽然女儿没能和苏轼生活在一个时代),但我们在这个暑假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女儿可以全方位了解苏轼、学习苏轼,在苏轼的思想和事迹影响下,“启动”她身上的优良基因,激发她乐观积极的学习状态。
计划采取这样的行动步骤,在8月15日之前:
1、(让女儿自己)收集整理完初中三年的课本中苏轼写的诗词,并会背诵默写。
2、中央电视台最近新推出纪录片《苏东坡》,一共六集,(我和她一起)每天看一集。看后让女儿复述其中的故事,谈她感受最深的地方。
3、(建议女儿)重新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做好精彩语句、段落的摘抄,并写读书笔记,写下苏轼最值得学习的三点收获,交给我。
网友评论
【通过】
A1案例贴近生活,反思再充分一些就更好了,对应你总结出来的步骤更好。
A2的人指向不够清楚,背诵是你让孩子背诵还是自己背诵,抄写是要求女儿抄写吗?
【建议修改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