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记住乡愁

作者: 芳华的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5-04 17:56 被阅读0次

3月19日,我与当家的一起,有幸第二次参加了“我为老人拍张照”公益活动。

本次拍摄地点是姜山镇西三都河村。

清晨,大雾中,自驾出发了。

西三都河村地处姜山镇西南端,是一座古貌犹存的明清古村落。

村中有一株树龄600多年的黑檀古树,还有 221间明清古民居,老房墙壁上的砖雕艺术也被公布为青岛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参评山东省“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之乡村记忆工程,2016年1月正式被评为“山东最美古村”。

清晨,冒着大雾,大家顺利到达目的地,开始为这里的老人们拍照。

期间,在村主任的带领下,到了几位高龄老人家里拍照。

拍摄中,听着这里的老人们,讲述着关于古村,古树,还有他们自己的故事……

你看,灰瓦、石墙、土坯墙,无不在诉说着历史。

来到这老街老巷,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明清时代。

古屋房顶的反瓦和花形构件,十分气派。

大门,那个年代的人,估计眼熟吧。

仔细看看,这就是门当,雕刻的精致吧

这是什么?

西三都河村民宅大门上古老的挂锁。

锁的故事

迎门影壁外墙的石头,竟然也这么讲究,各种吉祥的图案

拼眼力 看看是啥

墙上这些,不知是什么,整片子时才知,是锁门用的。

这是什么,猜对了么?

可能是自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对这些久违了的农具,极有兴趣。

即将消失的农具

那棵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树,村民称它为“八门树”,又叫“三八树”或“黑檀树”。

据说一代代村民将其视为保护这方水土的“神树”,庇佑着村落的芸芸众生。

古树的吟唱

据树前碑文介绍 ,遮地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宛如一把撑开的大伞。

古树于上世纪90年代就被确定为山东省二级保护植物。

遮地面积1000平方米 宛如巨伞

回顾此行,除了古建筑、古树,在为老人拍照中,还有几个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个四合小院落住过7代人。

在西三都河村的中央位置,有一个小型的四合院落,邵氏家族其中的一户,数百年来一直居住在这里。

数百年的家族院落  7代人的根

说起老祖宗留下的这处老宅子,四合小院现在的主人 ,87岁高龄的邵大爷十分兴奋。

他指着住了一辈子的老屋掰着手指头算起了在老屋住过的族人,加起来,数百年的老宅已经住过整整7代人。

还有村里这位残疾的老爷爷,竟然自己养育了这个阳光灿烂的孙女。

没办法选择的人生  可以选择坚强

而此行,最触动我的,是一位99岁高龄的老人,耳聪目明,思维敏捷。

影友抓拍的这张儿童照,大家都在唏嘘这原来是个小男孩。

而当我把这两张照片放在一起时,陷入了沉思中。

人生苦短  珍惜光阴

能为这些饱经沧桑的老人们拍照张,心里感到欣慰。祝愿这里的人们平安康健。

今天,来到“山东最美古村落”,不知误闯了谁的乡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风之语217

声明:芳华的日记原创图文,谢绝他用。

相关文章

  • 【往事】记住乡愁

    3月19日,我与当家的一起,有幸第二次参加了“我为老人拍张照”公益活动。 本次拍摄地点是姜山镇西三都河村。 清晨,...

  • 乡情深深深几许?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有一档很热的纪录片,《记住乡愁》。愁,悲伤惆怅。乡愁,愁思之情源于故乡。记住乡愁,留住...

  • 【记住乡愁】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传统村落的保护被提示日程,面对大环境下的变化,乡愁是否成为了人们对曾经的回忆,走进乡村拿起...

  • 记住乡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我踏着那抹未散尽的余晖走上了回乡的路。 落叶挟裹着秋风轻拂在我脸上,然后飘飘...

  • 记住乡愁

    记 住 乡 愁 李怀悦 乡愁,就是天黑的时候,我忘了不知道是天快黑了还是天快亮了,妈拉着我到渠边的老树(大柳树)旁...

  • 记住乡愁

    韦庄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老家在县城以北80里以外的山里。现在,正值金秋,县城已是丹桂飘香,那想来老家...

  • 记住乡愁

    乡愁不仅是家乡的美食,山水,文化,当然还有我们的村落,建筑,民风等等。 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早已经没有古村落的身影,...

  • ‍记住乡愁。

    十月五日,星期三,大雨。 昨晚查了许久的有关略阳和白水江镇在网上能查到的一切资料。午夜,以为已是清晨‍醒来 ...

  • 记住乡愁

  • 《记住乡愁》

    2017年12月14日(丁酉冬月 周四) 一别乡愁四十年,汉魂唐魄萦心田。 斯人驾鹤西飞去,华夏一统偿夙愿。 【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往事】记住乡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cm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