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可可渴
2018.1.11 星期四 晴
偶尔想念我的童年时光,无忧无虑。岁月没有痕迹,回忆却有轨迹 。
2018年的第一场雪,落在了华北地区最冷的东北,一个固有最冷地方之称的东北。
下雪了,终于下雪了,却没有小时候的高兴劲。小时候一下雪肯定会出去打雪仗、堆雪人、打秃噜滑,玩到忘记吃饭,忘记一切,沉浸在童年的欢愉中。而现在下雪对于我没有任何的悸动。
我1992年生于河北的一个农村家庭,从我记事起我觉得我和其他小孩子一样,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
那时候幼儿园不叫幼儿园,叫学前班,上学的前一天我娘把我的旧衣服给拆了,我问她要干嘛?她说要给我缝一个书包。然而我看着她一针一线间一会功夫书包就缝好了,两片布缝在一起,又用剩余的料子给我弄了一个书包带,是单肩背的书包。我那时候对美丑没有概念,告诉我从明天开始我就要背着书包去上学了。
夏天家里养了几只羊,从此我就变成了放羊娃。每天放学和星期天都会牵着羊去找草吃。那时候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更没有对未来的生活规划。那时候,只有单纯,那时候,只有天真无邪。
我现在不喜欢吃肉,而当时对于不发达的农村,吃肉是过节才可以吃到的。我总渴望快点过年,过年就可以吃肉和穿新衣服了,也让我想起了那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在农历腊月初八前,村里就会挨家挨户去收粮食,村里有座庙,庙里有一口特别大的大锅,腊八那天就会用收来的粮食换成小米,熬成腊八粥。腊八那天就是村里的庙会,村里特别热闹,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赶庙会,来拜佛。
那天全村人都会拿着碗、盆去打粥喝,据说喝了庙里的腊八粥,来年都会运气好。不管是迷信还是真的,这也许是人们的一种心里希望和对未来的精神寄托。
每每农历二十六在炖肉的时候,我都会和我哥拿着碗,围着灶台盯着锅里的大块肉。看着我妈在灶台前烧着柴火,拉着风箱滋滋响的身影,我记忆犹新。

饺子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味,年三十早上起个大早包饺子,虽然小不会包,但是总会围着饺子流口水。
冬天的冬储大白菜成为了冬天最常吃的菜,白菜就会想着办法吃,腌咸白菜、炒白菜、蒸白菜等等很多的吃法。
现在想想现在的生活和小时候的生活简直是天翻地覆,却没觉得那时候苦,反倒觉得那时候活的自在,活的开心。
而如今的小孩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肉,更是吃出了花样。肯德基、麦当劳成为了孩子的最爱,我见到一个五岁小孩胖出了新高度,在我小时候都没见过这么胖的小孩。激素横行的食品零食络绎不绝,也不住口的吃,造成肥胖儿童日益增多,这个时代的生活是好了,但也有太多的不真实,太多的奸商。
如今的儿童玩具更是琳琅满目,很多都变成了室内,再也看不到小孩子在室外玩的那么开心那么真。想想柴火垛,想想打雪仗,想想踢毽子,想想跳皮筋,想想围着灶台流口水等等的画面,都让我记忆犹新。
再也回不到那个童真有趣的童年生活,即使苦也快活的年代,现在的小孩是没有办法体会那个时候的趣味。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
你呢?是否也有过和我一样的或者相似的童年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