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孤独的缘故

作者: 申小璐 | 来源:发表于2018-04-29 11:04 被阅读97次

茨中教堂

在布满预兆与星星的夜空下,我第一次敞开心胸,欣然接受这世界温柔的冷漠。

———加缪《局外人》

一、

加缪的《局外人》(L'Étranger)中,讲述的是在法国发生的真实事件,L'Étranger这个词中文译为“局外人”,其实就是孤独者的意思。故事叙述了法国青年默尔索对一个阿拉伯人连开五抢,被当成谋杀犯送进监牢,但所有的审判都与他开这五枪无关,而是举证他在为母亲守丧时没有掉眼泪,在母亲的丧礼上,他未依礼俗,以及在母亲丧礼之后,他便和女朋友去海边度假,并发生性关系。诸此种种成为他判死刑的罪证。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行刑之前,神父来了,告诉他要做最后的祷告和忏悔,灵魂还有机会上天堂,这个青年忍无可忍,咆哮着说:“能让我记起这一世的,那就是我想象的来世!”

最后一段儿写的特别精彩,“从我遥远的未来,一股暗潮穿越尚未到来的光阴冲击着我,流过至今我所渡过的荒谬人生,洗清了过去那些不真实的岁月里人们为我呈现的假象。他人之死、母亲之爱、他的上帝、他人所选择的生活、他人所选择的命运,与我何干?反正找上我的这种命运,也会找上成千成万像他一样自称为我兄弟的幸运儿。所以,他明白吗?活着的人都是幸运儿,世上只有这一种人。大家一样迟早要死,连他也不例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默尔索发现,“仿佛那场暴怒净化了我的苦痛,掏空了我的希望;在布满预兆与星星的夜空下,我第一次敞开心胸,欣然接受这世界温柔的冷漠。体会到我与这份冷漠有多么近似,简直亲如手足。我感觉自己曾经很快乐,而今也依旧如是。为了替一切画上完美的句点,也为了教我不觉得那么孤单,我只期盼行刑那天能聚集许多观众,以充满憎恨和厌恶的叫嚣来送我最后一程。”

小说里的结局,其实是生命形式的问题,这个形式的孤独感,所有特例独行的部分,会让人性感到惊恐。然而,大部分时候,我们依然不敢面对太多生命中的孤独面。

想到加缪的这个故事,是因为,那天在茨中教堂的时候,和姚神父聊了半个下午,聊到他的生活以及他觉得生活中充斥的孤独感。

下午三点,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茨中教堂空无一人。

同行的小伙伴们在拍东西,我就坐在走廊的长椅上开始和他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您一个人在这边么?”

“是啊,我一个人在这边十年了,不过今年要调走了。”姚神父看着我说,说话的时候嘴巴微微漏气,花白的头发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抿在脑后。

“调去哪儿啊?”我随口一问。

“这个得看总部安排,我们总部在北京嘛,去哪儿工作都是总部说了算。”

“那您想去哪儿啊?”

“无所谓吧,反正,我也是一个人,去哪儿都一样,你也知道,我们神父是不能成家的。”他说这些的时候,眼神有点儿漂离。

“那您怎么信仰天主教的呢?”这个时候,我开始有点儿好奇。

“我父母都信,从小就有这个信仰。”

我顿了一下,没有接话。

他又热情的问道:“你是哪儿的,我看你不是本地的吧。”

“是啊,我老家在河南。”

“那我们算是老乡!”他很开心。

“是么?您是哪儿的呀?”我没话找话的说。

“我是内蒙的。”他说,”我们吃的也差不多,我在这边都是自己做饭,特别会做面食。”

“您都是一个人做饭啊?”心想,河南和内蒙不能算是老乡吧?

“是啊,平时都是我一个人。”

看我没接话,他接着说:“之前,我刚来的时候,每次都是上午出去买菜,下午才能回来,买个菜都得半天,还得坐车出去。”

“那现在呢?”

“现在好啦,村子里就能买菜。”他说。

雨依旧下个不停,被雨水冲刷后的教堂显得格外干净。

教堂背后是绵延不断地山脉,山上的植物在雨水的映衬下葱郁而茂密。

“您一个人会感到孤独么?”我问道。

"会啊,我刚来这边的时候,他们讲话都听不懂。现在好多了,能听懂大部分,但是不会说。”他边说边捋了一下稀疏的头发。

“那您平时都干什么呢?”

“嗯,看看书,处理一下事情,村子里有些事儿很麻烦的。”他想了想,“除此之外也没什么了,我在这里没有什么朋友,和他们交流不来。”

他停了一会儿,继续说,“不过,我有很多朋友,我喜欢和游客交朋友,他们都是外地的。”

“这里游客多么?”我问。

“挺多的,不过很多时候,都是政府接待,烦的很。”边说边对我做了个“你懂”的表情。

“哈哈哈哈哈,”

“你多大了?”他看我挺开心的,就这么问道。

“三十多啦,您呢?”

“不可能,你也就二十六七吧!我啊,我五十多了。”

“您看着也不像啊。"

"是吧?”他边说边笑,“我是看着年轻,是吧?”

我只能附和的点点头。

“要不要上楼喝点儿酒,我有特别好的红酒。”神父试探的问道。

“好啊,"想着这阴雨的午后,还挺适合喝酒聊天的。

和神父到二楼,他打开一个房间,说:“这是我的接待室,平时朋友来了都在这边喝喝茶。”

木制的房子,房间里是传统的藏式家具。木质沙发上是藏式卡垫,围着房间摆了一圈儿,中间有个茶桌和电烤炉,桌子上摆满了零食,茶桌对面还有一个电视。

“吃这个,”姚神父递给我一个瓜子盒子,

“不用啦,”我摆了摆手。

“那喝这个。”他从茶桌下面拿出一个可乐瓶子,瓶子里装着红色的液体。

“这个还不错,”边说边从可乐瓶子里倒出来一杯酒。

“很好喝啊,”我尝了一口。

“那是,我这儿都是好东西。”他得意的说。

“那您一个人生活在这里十年,应该有很多故事吧?”我问。

“那是,"他想了一下。

“您应该写下来!”我热切地说。

他没有说话。

这个时候,小伙伴叫我下去工作,和姚神父的聊天就结束了。

回去的路上,想到加缪的《局外人》,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次短暂的接触。

一直觉得,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这个“独”,李白也用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个时候,唯有孤独才是圆满的。

然而,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有时候,我觉得,看着人来人往的城市,反而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的那么近,但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心事,与孤独处在一种完全对立的位置,那是寂寞。

二、

十八世纪中叶,西方天主教士进入迪庆,他们建立教堂,发展教徒,在强大的藏传佛教氛围中,努力生存着。

茨中教堂,原址在茨中村南约15公里的茨姑村,建于公元1876年(清同治六年)。公元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德钦发生阿墩子教案和维西教案,教堂被排斥洋教的民众焚毁。清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派重兵镇压反洋教的僧俗民众,教会因此获得巨额赔款,在茨中村重建天主教堂。

现在看到的茨中教堂,建于1909年,由法国的欧文拉尔德神父主持修建,于1921年完工。茨中天主教堂为法国哥特式建筑与中式建筑相结合的砖木结构,整体呈十字架型,由礼拜堂、望廊、过廊、生活房和花园组成。1987年,被云南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

弥撒是天主教的宗教仪式,是拉丁语missa的音译,意思是“解散,离开”,来源于弥撒中的最后一句话:“Ite, missa est”,即“仪式结束,你们离开吧”。

弥撒来源于《圣经·新约》的最后晚餐。根据福音书记载,耶稣在受难前夕的晚餐中,分别拿起麦面饼和葡萄酒,感谢祝福了,把饼、酒变成自己的圣体圣血,交给门徒们吃、喝,并命令门徒们这样做,来纪念他;晚餐后,耶稣即被交付,受苦受难,在加尔瓦略山上被钉十字架而死,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耶稣在最后晚餐中建立了圣体圣事,举行了第一台感恩祭。而他的晚餐祭献和他在加尔瓦略山上十字架的大祭是不能分离的。他把饼和酒分别祝圣为他的圣体圣血,表示他受难死亡.完全倾流了自己的血。从祭献的本质来看,最后晚餐的祭献和加尔瓦略山上十字架的祭献是一而二、二而一,根本不能分离的。教会举行弥撒,便是按照耶稣所吩咐的,直接地重行他的晚餐祭献,间接地重演了他在加尔瓦略山十字架上受难圣死的大祭。

弥撒,作为天主教的主要宗教仪式,其目的是成圣体圣血、祭献天主,向天主表示钦崇、感恩、祈求和赎

茨中教堂,礼拜日,上午九点,陆陆续续有信众进来。大部分是老年人,还有年轻妻子带着孩子的,每个人读经的时候,表情都极其认真。

教堂还把天主教的经文翻译成藏语,听着大家用藏语来念《新约》,感觉还真是一件奇妙的事儿。

神父说,信众基本上都是周边村子的人,有藏族、傈僳族、纳西族,还有汉族,大约有八百多人。

无论在哪里,最无忧无虑的总是小孩子。

即使刚下过雨,姐妹俩也玩儿的兴高采烈,好像什么烦恼都不会发生一样。

四、

18世纪中叶,一位年轻的法国传教士从英属印度启程,随着著名的“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经西藏来到德钦。在澜沧江谷底茨中,传教士请求土司给他一块土地建造教堂。看到澜沧江谷底气候干热、昼夜温差大,与法国葡萄酒之乡波尔多相似,传教士在这里种下了他从法兰西带来的酿酒葡萄,并自制酿酒器具,在远离法兰西的秘境云南酿造葡萄酒。时至今日,教堂里还保存着当时酿酒的器皿。

传教士种下的第一颗葡萄,就是法国最古老的一种食用兼酿酒型葡萄——玫瑰蜜。1866年,法国葡萄种植园发生了一种根瘤蚜虫病灾害,这是葡萄酒业有史以来所遭受的最大灾害,玫瑰蜜由此在法国本土绝迹。后来葡萄庄主把美洲的葡萄枝嫁接到欧洲古老的葡萄根上,所以现在欧洲大陆上基本是欧美杂交的品种。玫瑰蜜这个品种恰好在灾害前随传教士进入云南,躲过了那场浩劫。所以,现在云南的玫瑰蜜被认为最原始、纯正的原种葡萄。

法国传教士教会了当地的老百姓葡萄的栽培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承袭至今。家家户户都会酿酒,他们酿造的葡萄酒,闻起来像是玫瑰花瓣,还有一点点蜂蜜的味道。

TIPS: 

茨中村,距离德钦县城81公里,车程一个多小时。

每周日上午九点有弥撒仪式。

村子里有各种民宿,可以居住。

葡萄酒很好喝!

相关文章

  • 因为孤独的缘故

    我们来到世间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因为孤独,我们才想依靠。因为孤独,我们选择群居,因为孤独,我们更愿意走出去,去...

  • 因为孤独的缘故

    茨中教堂 在布满预兆与星星的夜空下,我第一次敞开心胸,欣然接受这世界温柔的冷漠。 ———加缪《局外人》 一、 加缪...

  • 因为孤独的缘故~蒋勋

    知识使人有判断力,但知识通常也构成偏见。检查偏见最好的方法还是回到事实本身!

  • 读书笔记《因为孤独的缘故》

    蒋勋《因为孤独的缘故》,这本书不错。蒋勋写颜色写的极为细致,很多描写非常细致。他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 ...

  • 因为孤独的缘故:评蒋勋《孤独六讲》

    简单提一下,作者蒋勋老师于1947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后成长于台湾。 其文字清丽流畅,流露出淡淡的孤独感,并具有理性...

  • 20171221 胡思乱想

    因为孤独的缘故 为什么写作? 我想,是因为孤独的缘故。 人真的很孤独。你想想,有多大比例的人能忍住不看朋友圈?多少...

  • 关于孤独的缘故

    你们谈笑风生, 我只字不语。 你们成群结队, 我形单影只。 习惯孤独, 却也拒绝孤独, 但又纵入孤独。 追逐雁群,...

  • 因为思念的缘故

    我在鼓楼的转角 看飞机划过天空 期待着 与你不期而遇 细数往日的碎片 与你无关 那个午后 阳光甚好 你的微笑跌进了...

  • 因为风的缘故

    今日正好是春分,意味着春天真的来临。北半球的人们对春的到来可谓是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啊。春天是多么美好的代名词,花开...

  • 因为风的缘故

    缅怀洛夫 昨日我沿着河岸 漫步到 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 顺便请烟囱 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 字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为孤独的缘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eo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