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谈文俊所有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孩子,上课笔记记录非常完整和全面。
可是,却令很多父母吃惊的是,孩子竟然说没有听懂课程内容,甚至无法下笔写作业,这让父母百思不得其解。
孩子笔记做得好、工整整齐,是孩子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的一方面。
但孩子在写笔记的过程中,把老师所有板书都抄下来,不一定听懂老师讲课内容,会抄笔记和听懂课程不是一回事。
这令孩子和家长很困惑,上课怎么才能真正听懂老师讲课内容……
这个问题关联的面很多,今天分享其中一个重要的听课秘诀,你的孩子具备听懂老师讲课的理解能力吗?
一、什么是理解能力?
简单说来,是孩子上课时,能够听懂老师表达的语句、连贯话语、解析概念中的含义,从而接受到对知识的正确认识、认知、解释的能力。
上课听不懂,这对一个无论多么爱学习、认真听课、勤奋努力的孩子,都是致命的打击。
孩子之所以,要到学校听老师讲课,就是跟随老师学习新知识,学习新知识是解决当天的作业和练习中的难点,更是进入明天新知识学习的必备前提。
孩子在学校课堂上,只听老师讲一次没有听懂,也是正常。于是,又给孩子报名参加课外同类型知识补习班,考试成绩没有明显提升。
这令孩子和家长非常困惑,听一次听不懂,听二次还听不懂,特别是期末复习时,老师再将重点知识复盘,怎么就是听不懂课程内容?
像语文的学习,仅仅把书本中的内容反复看、多次做练习,都不能获得优异成绩。
原因非常简单,书本中的知识内涵,特别是词汇、概念有很多超出课本文章的衍生,依靠书本不能把语文学透、吃透。
比如,书中有一个词组“领导”。
“领导”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名词和动词由于用法不同,带给阅读者的内涵完全不同。
“领导”作为名词,有上下级、权威、身份、地位、角色、领头人的诸多意思。
“领导”作为动词,有下达命令、指挥他人、或服从对方、要求、配合、尊重、支配、行动等诸多解释。
如果让孩子,看着书本中的词句,你来解释这么多的意思,孩子是听不懂的。
你告诉孩子,萝卜有很多种吃法,但孩子只看到和吃到清炒萝卜丝,再让孩子理解萝卜蜂蜜、萝卜炖羊肉、萝卜粥等多种吃法和口感,无法让孩子真正体验到萝卜其他做法的美妙口感。
如何让孩子能够理解一个词、句和概念的多种解析的意思?
唯一一条捷径、也是必须要储备的能力,就是大量阅读。
第二,大量阅读
是孩子提升理解力的保证
没有大量阅读的孩子,平时语言表达的词汇主要来自于父母、同学之间的日常交流常用语和语句。
中国的字、词、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文化传承,很多字是多义,很多词来自于历史典故,同一句式在不同段落表达含义不一样。
如果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文章来理解丰富多彩 的字、词,多数孩子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肯定跟不上。
有远见的父母,在孩子幼小、识字阶段,就会刻意训练孩子用更多的不同词语来表达同一个名词或概念。
等到孩子有一定的识字量,父母会开始带着孩子由浅到深、由单一知识点到多样知识类别的阅读。聪明的父母,还让孩子不断说出来、讲出来,鼓励孩子多说多讲。
想想看,孩子经过父母几年的阅读和语句表达训练,对字、词、句的理解能力就远超同龄的孩子,上课听老师讲课自然感到轻松坦然。
举一个美食例子,一个孩子从小被父母带到城市各个餐厅吃饭,对这些餐厅哪些点心蛋糕、哪些鱼、哪些煲汤等,都有自己品尝后的感受和喜爱,一说起哪个餐厅的哪道菜,他都能听得懂。
面对孩子听课理解力方面薄弱,一方面需要加强原有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巩固和复习,另一方面,就如让孩子吃多家餐厅菜,家长和孩子一定要高度重视大量阅读的价值。
我每年都关注中高考状元的学习秘笈,其中就有一项硬指标,这些孩子从小到大,都有非常热爱阅读、大量阅读的良好习惯。
如果父母有一个人陪伴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和孩子分享书中大量的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因素、性格特征变化、语句的多种转换,时代的背景、文中主题思想和核心价值观等等。
每一本书的内涵都不一样,几百万字的阅读量完成,再次回到学校听课程,就会听出和之前不同的寓意和更多知识内容。
三、如何进入
大量阅读的世界?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在小学阶段,恭喜你今天看到这篇文章,小学是孩子阅读的黄金阶段,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时机。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初中阶段,需要和孩子沟通,将平时阅读书籍,就像要参加一个科目补习班,给予高度的重视,哪怕取消1~2个补习班,都要让孩子完成足够的阅读量。
如果是高三的孩子,趁着今年寒假和周末,挤时间也要阅读一些国内外的名著,起点至少是500万字,否则孩子的高考一定会吃亏。
关于进入大量阅读,给予以下三点建议:
1、大量阅读、大量阅读、
再大量阅读
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孩子,从你看到这篇文章开始,马上投入大量阅读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典故、科普书籍的行动中。
7岁以上的孩子不要读绘本,要阅读纯文字的故事、小说、传记。如果孩子识字量有限,先从简单的书籍开始阅读。
特别是高中的孩子,周六日的时间,把阅读当作一项老师布置作业,逼着自己一定要完成5万字以上的阅读量,积少成多,到明年高考的时候,也能阅读上100~200万字,帮助你高考得分。
现在学校都有推荐书籍,父母让孩子列出清单,挑选出来,最好在每天、周末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或听孩子分享、或保证孩子阅读时间。
2、让孩子像老师讲述
阅读完一本书,让孩子讲给家长听,同时家长提一些问题,或者和孩子探讨书中的人物性格、命运结局。
鼓励小学孩子多用书中原文、原句复述出来,既是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是提升对文章、字、词人物的理解能力,更能增加孩子的记忆和素材储备能力。
我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左手拿书,右手握着一支笔,看到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立刻在这行旁边用笔画个勾,以便看完整本书以后,回过头来把这些经典的内容做复盘,真正加深印象,吸收其中精华。
3、手写阅读笔记
看完书、孩子复述书中原文内容,不代表这本书阅读结束。
由于时间有限,家长帮助孩子或者依据孩子特别喜欢、认可的书籍,让孩子将书中的生字加拼音、成语、不理解的词语、近义词、反义词、名言格句等字、词、句列出来,用手写的方式抄写或者默写到笔记本上。
再鼓励孩子将书中的精彩描写,比如人物形象、性格、行为、动作、学习方法、人生志向、战胜挑战、追求理想、精神世界等方面,同样手写梳理出来。
初高中的孩子,除了关注原文精髓之外,你需要静心思考,面对书中的人物命运,你可以另外总结时代背景因素、个人性格的影响和不同命运结局,这是孩子深度阅读思维和认知能力的训练及展示。
有远见的家长,坚持让孩子这样手写笔记2~3年,孩子的文学修养、内在认知、看待人事物的感受都会有一层层突破瓶颈的成长和收获,孩子语言会非常丰富多彩,理解能力直上青云。
在我这么多年和孩子接触的机会中,大量热爱阅读的孩子,在小学阶段不一定表现特别优秀,但阅读就如给孩子储备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养分。
等到孩子进入初中,面对一下比小学增加N倍信息、知识,还有老师不同于小学老师添塞式授课,大量阅读的孩子渐渐展示出养分足够的优势,轻松超越其他孩子。
很多家长,逐渐认识到大量阅读对孩子中高考和一生学习的巨大价值,开始关注和期待孩子的阅读。
大量阅读,不是一早一夕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需要足够时间的投入,方能积累丰富的阅读量。
让你的孩子以最快的行动力进入阅读世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大量阅读,一定是孩子中高考得分利器!
祝福你的孩子好运吉祥!
谈文俊
二零二零年一月十八日
版权归谈文俊所有,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