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坐在图书馆的电脑面前,开始输入一串学生账户的数字时,她才意识到,原来没有电脑的这些天有多不方便。这些日子她一直用iPad,大部分手写,小部分用内置的键盘打字。她从未想过这其实给她带来了许多不便,只是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她之前在另一栋教学楼学习,那里有餐厅,也有学习的桌子,有很多学生,大家可以在里面讲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公共空间。她在离朋友三个座位的位置坐下,是最角落。她倾向于选择角落的位置。突然她觉得自己的耳朵很痒,于是就拼命地挠,但是另一边其他人叽叽喳喳的声音也响个不停,她内心的烦躁便加速奔跑,直到她突然站起来跟朋友说她要去图书馆了。因为之前很燥热,她把外套脱了下来,但是出门以后不出意外地感到有些冷,凉风扑面,但内心还是很热。在这种又冷又热的情形下独自穿越校园建筑间的小路,感觉很孤独。
她想与别人交朋友,但是和几乎所有人的关系仍是不冷不热。或者偏冷。或许她不应该为交朋友这种事而焦虑,毕竟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她自己的事情也没有做好,所以这样一来借口也不存在了。人有时候会在某一瞬间特别想要放弃自己,破罐子破摔的那个意思。她无数次产生过想要离开学校,现在马上立刻,回到自己的房间里,谁也不见,这样的想法。但如果她那样做了,那她与五年前的自己也没有区别了。有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叫延迟满足。把一个零食放在小孩子的面前,然后离开这个房间,事先告诉他们如果能坚持到大人回来的时候再吃,就会多给他们一些这种食物。大部分的小孩都能坚持不吃,即使过程很痛苦。
她大概会在想吃的时候直接吃掉吧。
但这并不是说她不能忍受痛苦。事实上,她渴望着痛苦。她昨天仔细地想过了,如果她没有经历困难,那就不会觉得自己活着。她内心最宁静的时候是高一,那时她每天都在想办法与最能困住她的数学作斗争。结果是很多困难的地方都变得不再可怖。甚至于产生一种得心应手,熟悉得仿若家人的感觉。她现在对于自行车也在经历这个过程。她曾经很害怕骑车上马路,现在她连续三天这么做了。关于长大她觉得最折磨的地方在于,生活越来越被无可救药的无聊占满,不再有真的特别充满挑战的事情出现。如果你不主动去追寻的话。
让我被困住吧。我一定会找到办法通过。
实不相瞒,她在很多情形下都假设自己是白痴。比如她假设自己没办法驯服自行车这个物体。她假设自己没办法自己找路,没办法处理现实中的技术性难题。但是很多次她都成功了,这令她对自己刮目相看。虽然把这些事情告诉别人,别人大概会觉得她确实是个白痴。但她是有理由的。她想是因为自己的警戒性太高,防御机制太强,所以任何一件稍微有一点点风险的事情,她都会避免。她明白这一点的,一直都明白。所以她不得不让自己追求痛苦,这样她就不会是那条永远都呆在水底的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