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现场表演艺术,交织的两者

作者: 卡布奇诺花蜜 | 来源:发表于2019-07-01 22:19 被阅读0次
    good

    01 每一个人的核心热情

    Core passion

    我是一个喜欢文化消费的人。

    每天上下班会带着耳机,听着不同种类的音乐,有莫扎特,有肖斯塔科维奇,有流行女歌手,有地下摇滚乐队,有文艺青年爱听的万能青年旅店,当然,还有经久不衰的周杰伦、蔡依林、SHE等等……

    我还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并开有简书账号做笔记。我知道莎士比亚,读斯特林堡,读乔治威尔斯,读弗吉尼亚伍尔夫,读约恩福瑟,读石黑一雄,读严歌苓,李碧华、王小波等等……

    我也是一个美剧英剧迷,《暗黑》、《美国众神》、《西部世界》以及大热的《冰与火之歌》。“强取剩余苦耕”,好喜欢这句话。

    我相信,你们中的很多人和我一样对《冰与火之歌》抱有极大的热情。假使这个剧停播,我相信你们中会有人和全世界的爱好者一起前去抗议。

    我相信你们内心当中都有一个核心热情,我的核心热情那就是对现场表演艺术的热情。

    02 科技带来的威胁

    Technological Threat

    坦白说,作为一名现场艺术导演,很多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人都担心,这一领域目前正受到来自科技的威胁,并可能逐渐消失。

    最初我们把互联网技术看作是一种新的营销工具,它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然而互联网发展至今,现在我们逐渐意识到这也许有些超过我们的想象了。

    根据我的了解,一个艺术组织机构,或一名艺术家,如果他要尝试吸引一名潜在购票者注意,通过发布豆瓣、微信公众号等方式,那么他需要与一个普通人每天看到的大约200条信息中竞争,甚至更多。

    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独处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少。

    在互联网刚发展的早期,我们还会花费8~10个小时在纸质阅读、现场社交运动和看电视中。现在人们一天需要用20个小时来上网。更让我诧异的是一名普通大学生会花费25个小时在上网玩游戏、社交等等。25小时?一天不是24小时吗?这多出来的一个小时,其实是从未来透支的。

    同样科技也改变了我们的消费设想,感谢淘宝,饿了么,京东,小红书。我们相信自己能随时得到想要的东西,并送货上门。

    03 现场的困惑

    Puzzled

    再来看传统的现场表演艺术,它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需要你抽出固定的时间,以及中间会造成各种麻烦,比如停车不便,交通堵塞等等。这还不算完,现在一部戏的价格一般在80-599的范围内,然而你只要10~20元就可以购买某音乐或者视频网站的会员。

    文化消费者的习惯改变,我们都会敏锐的意识到,这对未来意味着什么。

    陈旧的表演协议禁止复制和传播,这样不仅使我们被困在了这些庞大的设施里,也被困在了传统商业模式中。面对这一切,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有和各类现场艺术领域的人交谈,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舞台上所有的一切,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实上都是虚构的。然而我们营造这一切的方法,已过时多年。虽然他们抱着消极的态度,然而当面对世界的时候,我会相信,我们在进行基础性的改革,就像是过去西方宗教改革那样,以富有争议的讨论,内部的自我怀疑为前提,以及过时的商业模式大型的重组。

    04 积极的一面

    Positive side

    在过去,如果你说要拍电影,那么你需要去电影厂,那边有摄影设备,灯光设备,剪辑设备。然而现在,你们却不知道一名16岁女生已经在努力制作她的第三,第四部电影了?在对科技提出质疑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感谢科技,这意味着艺术产品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变得大众化,低门槛化、易于传播化。现在你去爱奇艺,B站,抖音,就可以不用离开自己的卧室,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艺术。

    在这样的一个巨变时期,在场观众人数极速下降, 但艺术参与者,写诗的人、唱歌的人、 演出舞台剧的人,这一群体的数量远超我们的想象在增加。这些被称为“业余爱好者”的人们出现在各种互联网平台,出现在各种舞蹈,戏剧,电影节中。你可以在抖音、快手上见到,他们扩展了我们对艺术美学的概念。他们的出现也在渐渐破坏调整我们传统制度的文化自主性,每一个潜在创作者都在参与定义世界的过程中。

    如果你知道西方宗教改革的话,宗教改革并没有终结教堂或神职。我同样也相信我们的艺术机构,剧场,将继续拥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把在机构中的艺术家,把他们看作是整个艺术界,未免显得太短浅了。近年来复合型艺术家、融合艺术家的兴起,是让我们激动的。这些艺术家,不再是那些传统舞台、音乐厅、剧场上的客人,他们转而频繁进入公共空间、城市广场,为心理干预、全球变暖,创伤后遗症救助等社会人文问题而表演。他们出于自己内心的信念,被召唤而去。这些在传统封闭的艺术环境中,是无法完成的。

    现场表演艺术形式已经转由美术馆、公共空间来界定。这些跨越好几个专业的艺术家们,凝聚在一起,跨越空间和专业,跨越年龄隔阂,一起来创作独特的现场表演艺术形式。同时他们也在探索不同领域,专业,年龄之间的差异性,并发现彼此的共同特征,在跨界融合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05 致敬和欢迎

    Salute,Thanks

    实际上,与其说现场表演艺术正走向灭亡,不如说它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参与到其中的人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我向所有为这一目标努力的人们致敬,并强烈希望你们拥抱并珍视你们所从事的艺术,无论你们的意图是什么。我向你们承诺,从现在至将来,我将会伸出友谊之手。

    十分感谢在座善良和耐心的人们。
    @感谢爱奇艺,提供参与此次分享的机会。

    大妄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技,现场表演艺术,交织的两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lo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