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想法散文
《松花江上》与张寒晖

《松花江上》与张寒晖

作者: 方圆_3b30 | 来源:发表于2022-09-16 15:27 被阅读0次

《松花江上》与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这是著名音乐家张寒晖先生于1936年秋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并与后来由江陵作词、刘雪庵作曲的《流亡》和《上前线》两首歌组成著名的《流亡三部曲》在各地广为传唱。解放后,周总理指示,将《松花江上》编进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2015年还入选“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之一。可见当年这首歌的流传和对中国人民抗战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此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并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日本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侵华战争的开端,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张寒晖1936年秋季创作的歌曲《松花江上》,就是一首反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国家面临国破家亡的时刻,东北军将士和流亡难民盼望打回老家去,驱除日寇,重返故乡愿望和心声的歌曲。《松花江上》最先在东北军中流传,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极大地激励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张寒晖1902年出生于定县(今河北省定州市)西建阳村的一个读书人家,父亲是清朝末年具有革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他自幼爱上了戏剧音乐,并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1929年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怀着探索“戏剧大众化”之路的满腔热情,离开北平,回到定县,开始他在社会中体验人生,走与工农结合之路,寻取创作素材的风雨旅途。1930年张寒晖利用定县职业中学教导主任的身份做掩护,在讲台上向青年学生灌输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使他们从这里起步接触到革命道理。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亡,中华民族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在校园内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学生们高唱《打倒日本》等抗日歌曲,以抒发爱国热情。张寒晖根据旧军歌《三国战将勇》的调子填词创作了第一首歌曲《可恨小日本》,又根据民间曲调《满江红》填写了抗日歌曲《告我青年》,这些歌引起职校学生及其他学校和广大农村青年的强烈共鸣,也被敌人所注意,反动分子告发他是“赤化青年,危害地方”,危险降临到他的头上。

1932年张寒晖秘密离开定县,辗转来到西安,投奔在陕西省教育厅任职的北平同学刘尚达,在刘尚达任馆长的民众教育馆任总务主任。1933年因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被撤免,刘尚达的职位也被剥夺,张寒晖被赶出民教馆,陷入了失业和贫困,被迫回到定县老家,参加组织了一个“定县戏剧研究社”,并参加了当代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博士在定县搞的平民教育实验活动,同时在平教会平民文学部工作。他便利用平教会提倡“深入民间”的机会,开展一些地下的革命宣传活动,创作出揭露社会黑暗、鼓舞人民起来斗争的小说《盐潮》和《听候宣判》等文学作品。

1934年中共河北省委派李德仲到定县恢复党组织,与张寒晖接上头后,又与其他党员取得了联系。张寒晖便以平教会职员为掩护,担起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他在平教会工作了近两年时间,这期间,他深入学习民间的秧歌、民谣,收集了为数众多的定县民歌,如《小白菜》、《寡妇上坟》、《摘黄瓜》等,都深深印在他的脑子里。在生活中,张寒晖不断发掘着丰富的民间宝库,这些民间艺术给了他很大启发,成为他后来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也激发了他为民族、为大众创作的热情,张寒晖的音乐创作从此开始萌芽。这期间,定县东关驻扎着东北军53军的一部分,他们就是在“九·一八”事变中执行蒋介石“绝不抵抗”的命令,而丢弃了东北的将士,对此他们早已心怀不满,盼望着打回老家去,驱除日寇,重返故乡。并且李德仲同志也是东北人,多次给他讲东北的有关情况:富饶的大地,丰富的宝藏,“九·一八”事变经过以及从东北流浪出来的情景等等,给张寒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心中埋下了要为东北军将士和流浪民众写歌的种子。

1936年,经批准,张寒晖再次告别了养育他的故乡,第二次来到西安,任实验话剧团导演。秋日的一天,在东北军中作地下工作的孙志远找到张寒晖,向他通报了东北军将士高涨的抗日情绪等情况,请多才多艺的张寒晖写一个直接反映东北军思想感情的歌曲。深夜,张寒晖靠在木板床上凝思,许久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调子在绞尽脑汁,萧瑟的秋风裹着落叶拍打着窗户,门缝发出呜呜的声响,使他仿佛听到了东北军将士热烈的呼唤,听到了流浪着的东北妇女的啼哭声,转而定县民歌中的悲鸣声调又响在耳边,他忽的从北方妇女失去亲人在坟头哭诉的音调中,抓到了素材,并结合已经写好的歌词反复吟唱起来,又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松花江上》终于在萧瑟秋风的伴奏下谱成了。1937年1 月,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赴西安处理“西安事变”时,在对东北军、西北军将领做团结工作时,就亲自指挥合唱《松花江上》这首歌,起到了强有力的团结和凝聚作用。

《松花江上》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唱出了呼天唤地似的旋律,表达了东北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如泣如诉的歌词和音调,使每一个传唱的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呜咽的唱不下去,他们被感动着、哭泣着、呐喊着!每个人心中都燃起了打回老家去的战斗决心。

1946年3月11日,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同志病逝于延安,并安葬在延安宝塔山之南的文化山山坡上,他的墓前竖立的墓碑上面镌刻着“人民艺术家——《松花江上》作者张寒晖之墓。”为了纪念他,陕甘宁边区文协出版了《张寒晖同志遗作歌曲集》,1960年,定县建成了张寒晖纪念馆。2002年,在张寒晖纪念馆旧址改建了张寒晖文化广场,立其铜像一尊,成了定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民艺术家张寒晖名垂青史!他的歌曲千古流唱。

2022.9.16

相关文章

  • 《松花江上》与张寒晖

    《松花江上》与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

  • 不敢忘,不能忘!

    《松花江上》 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

  • 37. 铁蹄下的悲啼与觉醒:《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词曲:张寒晖。1936)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

  • 松花江上

    作者: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

  • 定州:张寒晖塑像与他的名作《松花江上》

    本文所附照片拍摄时间为:2012年春 113年前的5月5日,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张寒晖,诞...

  • 冬天的哈尔滨

    松花江上。

  • 归乡二十二天

    父亲拉着我在松花江上。 与父亲两人的川字眉。 松花江上的冰洞。用来网鱼。 今日父亲休假,我当司机。难得的出游。寻找...

  • 松花江上

    疲惫的时刻想听首歌 耻辱的日子响起了悲伤的歌 悲伤的歌声包围着我 无论如何 也逃不出这凄迷的夜 遥远的声音讲述着 ...

  •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有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园 一间小草房哟 哎…哟

  • 松花江上

    文/月明红红 【七绝】 松江飞雪白云间,涉险冰坚一架环。 船伫何须恨风冷,暖香融彻玉门关。 【竹枝词】 松江飞雪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松花江上》与张寒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mj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