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灵性科学
NFT——“以物易物”科技的雏形(二)

NFT——“以物易物”科技的雏形(二)

作者: 沉底的蝎子 | 来源:发表于2021-11-24 22:07 被阅读0次

    *阅读提示:本文内容属于深度研究性话题,为了避免误解,请确保你已经熟读了秘术长文《造物的七个奥秘》,以及短文《NFT——“以物易物”科技的雏形》(一);也请确保自己有足够多的耐心与专注;否则你可能不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

    在上篇文章中我介绍了「去中心化」网络在秘术上的含义与价值,下面我将着重介绍一下「非同质化」的概念,并进一步探讨NFT在未来是如何逐渐发展成一个“以物易物”的工具的。当然,这些内容仅属于我个人的观点与展望,还请朋友们尽量保持独立思考,切勿迷信。

    虚拟货币又叫「令牌」或「代币」(Token),虽然NFT(Non-Fungible Token)平台上的用户可以“铸造”属于自己的令牌,但严格来说这种令牌不能被称为货币。它可以被拿来出售,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种令牌的「唯一性」可以帮助一个人定义他自己,这就是「非同质化」的意义之所在。注意我再强调一遍,NFT真正的作用其实是帮助每一个人定义他自己。你可以为你的某张椅子“铸造”一枚NFT,或是一个手机壳,或是一件衣服,任何与你有关的事物都可以被你赋予“NFT属性”。你甚至还可以为自己看过的某场很有意义的演唱会“铸造”一枚NFT。因为这场演唱会对你来说意义非凡,所以当你强调它(发布关于它的NFT)的时候,这个强调的行为就等于是在定义你自己。同样的,前面提到的椅子、手机壳、衣服等虽然属于客观物品,但它们也展示了你的品位。所以NFT本质上并不是用来做货品售卖的,这点请务必搞清楚。

    如果你是一个独特的人(比如艺术家),那么你可以为你的艺术工作“铸造”NFT。注意我说的是「艺术工作」,但我并没有说「艺术品」。因为从秘术的角度而言,NFT并不是关于「物质」(Material)的令牌,而是关于「灵」(Spirit)的令牌。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行为艺术」都在用NFT来显化物质(也就是赚钱)。

    我们都知道传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由quan威力量做担保的契约,但NFT恰恰相反,它是一种由非quan威力量做担保的契约。what?“非quan威力量”是个什么鬼?好吧,让我说得更清楚一点:传统货币是由神圣「第三原则」势力做担保的令牌/代币,而NFT则是由神圣「第二原则」势力做担保的令牌/代币。更进一步地说:前者是一种“响契约”,而后者是一种“默契约”。这两个术语你一定没见过,但仔细琢磨一下你会发现有趣的地方。 ^_^

    那么如何发布NFT呢?两个步骤:1、在NFT平台上为那些你觉得能够代表你自己的事物“铸造”令牌,2、去社交网站上晒出这些事物。这两个步骤都是必须的,否则你无法真正定义你自己。

    也许你会问:“我在社交网站上晒出自己的各种事物不就已经是在向别人定义我自己了吗?那NFT又有什么用呢?” 不,「定义」是分两方面的,如果你只实施了步骤1,你其实只是主观地定义了你自己;而如果你只实施了步骤2,那你也只是客观地定义了你自己。主观与客观必须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社交平台都是用来展示客观事物的,其内容不仅「同质化」严重,且组织架构都属于「中心化」体质。「同质化」的问题反映在千篇一律的晒脸、晒食物、晒娃、晒精致、晒高端,转发多于原创等等;「中心化」的问题反映在个体用户的被动与弱势,比如被“河蟹”、被“夹嘴”等等。相对而言NFT是不同的,当你在NFT区块链上“铸”成一枚令牌后,你就获得了一份由集体共识所“签发”的“独特性认证”,除了你自己之外绝对没有人可以删除它,这也是「非同质化」与「去中心化」原则能够成立的根本前提。

    还要明白,NFT令牌本身并不是用来“晒”的;它通常会被展示给买家,但没有必要被所有人都看到。这跟卖房是一样的,你没有必要把你的房产证展示给那些没兴趣买房的人。实际上NFT平台只是一个“公证处”,而社交平台则是个宣传窗口,你可以在“公证处”办好“证”(令牌)以后再去社交平台上分享你已经“公证”过的事物。或者先宣传再“公证”也是可以的。

    下面我打个完整的比方:周杰伦可以为自己某天早上所喝的第一杯咖啡“铸造”一枚NFT令牌。当这枚令牌被“铸”成之后它就在区块链中获得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既没有人可以复制它也没有人可以篡改它;从秘术的角度而言也可以说这枚令牌代表了这个“喝咖啡事件”的「灵」(Spirit)。然后周杰伦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这件事是特别有意义的。我的意思是,这并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也许周杰伦过去从来不在早上喝咖啡,所以这件事对于他来说才特别有意义。

    听起来挺玄乎的对不对?但从秘术的角度而言,“铸币”的过程会尽可能地保证周杰伦方面(无论是他本人还是经济公司)在这件事上是用心的*①。这是一份心意,而这无疑也会对某些粉丝产生极大的诱惑力。如果有粉丝要买下这份心意的话,周杰伦方面就会把“铸”好的令牌展示给那位粉丝看并与其达成交易。这个交易本质上就是一个「默契」,各位看明白了吗?千万不要以为周杰伦每天早上都可以卖一份“喝咖啡事件”。不,那样就不是默契,也不特别了,粉丝们也不都是傻瓜。

    综上所述你会发现,NFT不仅与「第二原则」、女性能量有关,它还与「心」的品质紧密相连,可想而知一个“无心”的人在对面对NFT的时候会有多么的不适应。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精于算计的理财专家会对它抱有极为谨慎的态度。也可以看得出来这项技术其实更在意的是人的主观品质。如果一个人完全追求客观,或者是个极duan的唯物主义者,那么他很难与这项技术产生共鸣。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独特性」。是的,NFT之所以被称为“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就是因为它是被用来记录每个人的「独特性」的;它最大限度地防止了那些滥竽充数(同质化)的人的出现。你可能不会相信,在古代的时候,「独特性」就是一个人用来闯荡江湖的法宝。还记得“物以稀为贵”的格言吗?其实人也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真正的明星无论去到哪里都无需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但如果换成当今的某些“偶像”就很难说了,因为归根结底这就是「独特性」的问题。

    记得饭圈人士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你知道我们家宝宝有多努力吗?”这句话其实很有意思,它言下之意就是在说:“我们家宝宝不够特别,所以他必须依靠更多的努力才能收获今天的成果。” 你看,其实这些人已经默认了「独特性」的重要。当然你可能会质疑说:“那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努力练习而变得独特呢?” 不,你又误解了,「独特性」并不是一种可以靠努力而获得的品质;努力的行为只能成就「普遍性」,而不是「独特性」。

    「独特性」代表的是「第二原则」,而「普遍性」代表的是「第三元则」。过去亿万年以来「普遍性」在造物中一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但现在情况渐渐发生转变了,「独特性」正在开始一点点地暂露头角。可以预见得到,未来世界中的人会渐渐依靠「独特性」来赚取Currency。请注意了,“currency”这个单词通常是用来表示“货币”的,但它也可以被翻译成“流”。也就是说,未来如果货币渐渐消失的话,那么“流”就会逐步成为体现一个事物价值的“东西”。各位不妨考虑一下,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和自媒体们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引“流”呢?“流量”越多意味着生意越红火对不对?所以可以预见得到,在未来「独特性」会渐渐成为一个有效的“引流”的工具。到了那时,它将不再是一个用来闯荡江湖的“法宝”,而是一套出门必备的“行头”。

    只可惜「独特性」本来可以早一点登上历史舞台的;由于Fall的加剧,近两百年来造物中的“流”(Currency)被严格限制在了「普遍性」当中。用俗话说就是:被限流了。注意这并不是什么音牟论,因为「第三原则」过于强悍这是所有“有情众生”都能觉察到的状况;而且「内卷」问题也是由它导致的。注意看那些迷信宗教、跟风赶时髦的现象,集体崇拜偶像的现象,以及吃瓜看热闹、说风凉话、造谣、传讹的网暴现象,这些现象其实并不需要「独特性」来“引流”,而是需要「普遍性」。为什么?因为凡是大众化的事物一定都是符合某种「普遍性」的,难道不是么?而且你也会发现,涉事群众所表现出来的「同质化」倾向非常的明显。

    还有一些身家过亿的富豪,他们自己本身并不算独特,只是因为他们手里的钱多,所以他们看起来好像很独特。但这只是个表象。别忘了,传统货币本身就是一个「同质化」的东西。不仅如此,有些人的钱是通过“撬动高杠杆”而得来的,从秘术的角度而言,这些钱「同质化」得更厉害。相反,那些专注于实业的企业家所赚的钱则相对好一些。你看,其实钱的「同质化」与否取决于人的内在品质;如果一个人只会当中介,只会“割韭菜”、“薅羊毛”,那么即便他再聪明,他也无法避免自己所赚到的钱是「同质化」的,毕竟,这些钱就是来自于「同质化」特征最明显的地方——“韭菜地”和“羊群”。

    前面说了这么多,你一定会很奇怪“以物易物”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别急,答案马上就来,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所有关于NFT的关键词:「去中心化」、「非同质化」、「第二原则」、「女性能量」、「爱」、「灵」、「心」、「主观」、「独特性」…花点时间沉思一下这些品质,然后你可能会明白,NFT其实就是一个致力于“按需分配”的网络。是的,你没看错,就是GC主义理想中的那个“按需分配”,但要明白整件事的重点在于「需」字。

    如果你还记得巴夏无数次地强调过「需要」(Need)和「想要」(Want)的不同,你就会明白,未来世界的人会更尊重自己的「需要」,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的「想要」。注意看现在盛行的消费主义其实就是一种失控了的「想要」现象。所以在未来,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尊重自己内心的「需要」时,他们会开始精简和提炼自己的生活,学会开源节流,这是第一步。然后人们会开始重新审视「货币」(Currency)的意义,这是第二步。因为前面我也提到了,“流量”才是真正体现一个事物价值的“东西”。但要明白我指的并不是虚拟世界中的“流量”而是现实世界中的“流量”,即地面上的人的「注意力」。最后,也是第三步,人们会越来越觉得,没有必要再依靠「介质」(其中包括货币以及Bank等中介机构)去衡量一个事物的价值。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逐渐学会了信任:信任同步性,信任生命,信任灵魂。

    而到了那时,你会发现NFT区块链上所记录的除了艺术与心意之外,全部都是以物易物的信息,比如:我愿意用一吨东北大米换一头内蒙草原上的牛。 ^_^ 各位,我的话讲完了。——End

    *注①:在「以太坊」这样的一级市场上“铸造”一枚令牌需要很高昂的手续费。而在Opensea这样的二级市场虽然不需要手续费,但你的令牌是由Opensea官方代为“铸造”的。这意味着你的「灵」是嵌入在Opensea的「灵」之中。而且Opensea的组织架构仍然属于「中心化」,从秘术的角度而言,这其实是给你的真正价值蒙上了一层阴影。事实上二级市场作为一个「中介」其实是在破坏NFT的生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在这之前,二级市场还是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综上所述你应该会明白我的意思,即:真正“铸币”的门槛是很高的。这也意味着NFT区块链很难接受滥竽充数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FT——“以物易物”科技的雏形(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po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