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杜春娜
上周听了郭菲老师讲了一节微课,当时没听完,这两天抽空又重新听了一遍,郭老师讲了身边的四个孩子的真实案例,有小学一年级,也有高中二年级,有不合群的问题,也有拒学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一些问题,郭老师告诉我们如何看待孩子的问题?问题孩子如何孩子问题的转变。
问题孩子,这是我们老师最近几年特别熟悉的一个词汇,也是经常会说出口的一个词汇,“我们班就有个问题孩子”,当我们这样去说的时候,落脚点就是这个孩子,就是这个孩子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我们仔细品这一句话,就觉得好像有一个深深的烙印,或者一个大大的标签贴在孩子的头上,所有的人看这个孩子都用异样的眼光,而孩子有问题,落脚点是问题,哪个孩子没问题呢?哪个人没问题呢?哪个阶段又没问题呢?当我们用这个角度去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问题不是啥大问题,就像郭老师说的那样,我们和问题是共生的,我们仔细想一想,孩子的哪些问题是原因在于我们,在于父母,在于老师,大人的一丁点改变就会改变孩子的问题,比如说那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孩子想去看姑姑,妈妈却不同意,这给孩子带来的问题,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是小时候孩子和姑姑特别亲,姑姑生病了,孩子去看姑姑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孩子知道感恩,我们支持孩子去看,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看孩子的问题,不是就消除了吗?
还有我身边一个孩子,也是不愿意上学,究其原因,也是孩子从小没有妈妈,奶奶和爸爸更多的是用打击指责打骂的方式去带孩子,孩子现在成绩也不好,就特别怕上学,当一个孩子内心感到没有力量,不被爱,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他怎能会安心的学习呢?即使是离异的孩子,也能够拥有爱呀,也值得拥有爱呀,离异不代表不被爱,只要我们身边的大人去爱孩子,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
还有我们的老师们,随着时代的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一味的批评,一味的奖励,只会让孩子对抗或者孩子会寻求认可上瘾,孩子的问题就会慢慢的呈现,我们只有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能满足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才能真正的去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成长。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问题,不正是给我们成人一个反思的机会吗?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和孩子一起齐心协力去面对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去打击孩子,这样孩子就会生发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和勇气!
网友评论